《〈黄帝内经〉通识》,刘 鹏 著,中华书局2024年出版读完刘鹏教授新作《〈黄帝内经〉通识》,最大的感受就是"好读"。全书内容的设计层层递进。先从关于《黄帝内经》"封神"的祛魅,到其成书的考证,论述《黄帝内经》怎样一步一步被构建成为中医学之经典;再从《黄帝内经》知识的述要,分宇宙、生命、疾病、养生四大主题,精选核心问题论述《黄帝内经》的精髓内容,展现中医学知识的构建;最后从《黄帝内经》后世的传承与发展,梳理《黄帝内经》知识的层层分化,成为专业与大众学习中医知识的津梁,并从传统知识"现代化"的视角总结反思出"重新阅读传统"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刘鹏对于全书的设计花费了不少心思,从而让人有一口气想读完全书的急迫,我想这也正体现了中华书局策划"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的初衷吧。《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被历代中医人奉为医学之圭臬,更成为中医之于大众的象征性"符号",因此对于《黄帝内经》的推崇,存在着一种"封神"之说。刘鹏基于学术严谨的初衷,更出于对中医发展的忧虑,从"《黄帝内经》是黄帝所著吗?""何谓‘内经’""今天所见的《黄帝内经》是《汉志》所著录的那本吗"三个问题进行细致思索,小心求证,从而提出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黄帝内经》的价值,"神化"只会让中医蒙上一层魅色,并不利于"经典"和"传统"的发展。在讨论《黄帝内经》的成书上,他并没有因循旧说,而是以自己擅长的文献考证和学术史梳理的方法,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文献作为证据,为读者分析了《黄帝内经》的成书之路。本节的论述中不乏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如对于"谁是宗师"的考证,提出"方技之宗为扁鹊,而非《黄帝内经》",对于扁鹊医学的研究很具有启发性。又如对于"君臣问答和学说异源"的论说,得出《黄帝内经》知识集合的纷繁,并自有渊源,均足以展现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受儒家"经学"形成的影响,中国传统各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各自所尊奉的典籍称为"经",《黄帝内经》也就成为中医学的经典,其所呈现的中医药理论知识成为中医学传承与发展的渊薮。医学是以"生命"作为研究对象之学,中医对"生命"的关注,不仅是身体层面,还关注生命与天地自然、社会人事的和谐。因此,刘鹏从宇宙、生命、疾病、养生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帝内经》的主体内容。在传统天人相应、天人同构、天人合一的认识下,宇宙与人体是可以合一的,即所谓"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其中必然存在为了配而凑的牵强错误,但正如书中所说,要"抱有理解之同情"来看待古人构建这种天人密切关系的目的。从医疗实践来看,人的生命健康与宇宙自然肯定是相关联的,所以刘鹏就其临床经验来说,五行系统与生命本身密切相关,以"脏—腑—形体官窍—情志"为主体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与临床诊治行之有效。由于时代的变迁,中医对于生命认识有不少让今人困惑或者说难以理解的地方。刘鹏从五个问题出发,为大家揭秘中医的解剖、命门、肺朝百脉、肾主水和经络,不仅为读者解开了诸多迷惑,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中医问题的探究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去学习中医知识。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