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本”《水经注》补注者:王东,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从事汉语史、训诂学、文献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著有“三全本”《水经注》《河南罗山方言研究》等。在《古汉语研究》《语文研究》《语言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专刊)》《武汉大学学报》等多个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水经注(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全五册)问陈桥驿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水经注》研究学者,很多读者都非常好奇您是如何与陈老师相识的?又有怎样的契机得以为其著作补注呢?请您和大家分享一下您和陈桥驿先生之间的故事。答陈桥驿先生是当今郦学研究泰斗,他在郦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都反映在14册煌煌巨著《陈桥驿全集》中。能有缘与先生两度合作,是我一生莫大的荣幸。提起与陈桥驿先生的机缘,我要深深感谢陈先生、感谢四川大学赵振铎先生、我的博士导师董志翘先生、中华书局以及中华书局编辑舒琴老师。我与陈先生的第一次合作是在2009年。舒老师第一次给我打电话说, 书局拟出版“中华经典藏书”《水经注》,这个选本由陈先生选定原文,撰写“题解”和部分注释,因陈先生八十多高龄,不想劳烦他太多,所以想邀请我做补充注释,当时我感到非常惊讶、欣喜。陈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我早有所闻,我的博士论文做的是《水经注》词汇研究,经常参阅陈先生的著作,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与陈先生合作。通过了解才知道,舒老师与我的导师董老师长期有合作,董老师把我推荐给了舒琴老师。于是便有了第一次与陈先生的合作。合作的结果是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桥驿注,王东补注的“中华经典藏书”《水经注》。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董老师,没有董老师的推荐,我就不会有如此宝贵的向陈先生请益的机会!第二次合作是2012年。书局拟定出版三全本《水经注》,采用陈先生《水经注校证》的原文,译文以陈先生主持翻译的贵州人民出版社《水经注译文》为基础,依照三全本的体例需要另外找人补充大量注释,舒琴老师请陈先生推荐注释人选,陈先生说还是让王东来吧!我知道后非常感动,非常感激!我深深感到一位泰斗级人物奖励后进、提携后进的无私和包容!这次合作的结果是202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三全本《水经注》。能与陈先生有如此珍贵的两次合作,我还要深深感谢四川大学赵振铎先生。我当初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赵先生选定的。后来向董老师汇报论文选题时,董老师说既然赵先生已经选定了,就做《水经注》词汇研究吧。如果当初赵先生没有让我研究《水经注》,我也就没有机会与陈先生合作。我还要深深感谢中华书局和编辑舒琴老师!没有中华书局提供平台,没有舒琴老师的热心搭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也不可能两度与陈先生合作!以上就是我与陈先生两度合作的经过。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我工作上的滞慢,直到先生仙逝,也没有见到三全本《水经注》的出版!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都无限愧疚!问在为《水经注》补注的过程中,您从陈桥驿先生那里学到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治学精神?答在为《水经注》补注的过程中,我从陈桥驿先生那里获益匪浅,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陈先生奖掖后进的宽广胸怀;二是陈先生极为渊博的学识。先说第一点。我深知自己初出茅庐,首次合作的《水经注》选本中的补注一定有很多不足,然而出版后陈先生却对舒琴老师说,王东的补注“甚佳”,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后来陈先生又点名要我再次合作注释三全本,他把如此重要、艰巨的工作交给我,是信任,更是无形的鞭策和激励。先生虚怀若谷、不吝赞扬提携后进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我会以先生为榜样来待人处事。第二点,我对陈桥驿先生广博深厚的学识深感敬佩。两度合作的《水经注》工作底本都是陈先生的校证成果;另外,每一章前面都有先生写的精彩“题解”;全书译文也是陈先生主持翻译的:这些都是三全本《水经注》得以最终顺利完成的坚实基础和保障。陈先生的治学领域非常广泛,他不仅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泰斗,也是文献学、语言学方面的专家,而且英语相当娴熟,经常出国交流讲学,第一时间获知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都是我极为服膺的地方。问《水经注》作为一部注书,为什么名声远盖过《水经》?答《水经》是三国魏时期的一部著作,作者不详。该书只有一万多字,介绍每条水流的发源、流经和归宿,叙述非常简略。郦道元为《水经》所做的注却非常详细,正如他在《原序》中所说:“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辑而缀之。”郦道元不仅记载1252条大小河流的发源地、干流流程、支流分布、河谷宽度、河床深度以及水量的季节变化、含沙量、汛期等情况,而且对水流沿途所经之处的水利工程、名岳峻峰、乡村都邑、亭台楼阁、祠庙碑刻、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矿产宝藏、史记实录、故事传说、方言异语、得名之由等广泛记载,内容相当丰富。《水经注》的总字数是《水经》的三十多倍。因为郦注的成就远远超过《水经》正文的成就,因而郦道元《水经注》与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南朝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唐李善《文选》注一起,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注”,但是唯有《水经注》完全取代了被注的《水经》。《水经注》一书内容涉及历史学、地理学、地名学、语言学、宗教学、建筑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后世甚至形成了专门之学——“郦学”。《水经注》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在世界范围内,诸如日本、英国、印度等国家都有学者在对其进行研究。问郦道元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他撰写《水经注》有怎样的影响?答东晋王朝于317年在南方建立,《水经注》成书在北魏孝昌二年(526)年,这期间中国一直是南北分裂状态,这样的时代背景,对郦道元撰写《水经注》的影响是全面的:南北民族大迁移,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地理经验;当时注重山水描写的文风和丰富的六朝地志,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南北长期对峙、祖国山河分裂的局面,让他具有强烈的渴望南北一统的愿望;自身受儒家正统思想浸润,使他具有饱满的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陈桥驿先生曾说:“郦道元……以大一统的西汉版图为基础写作此书,倾注他的丰富感情于此书之中。他虽然身居北朝,但对南朝的河山胜景倍加赞美,甚至在许多卷篇中使用了南朝年号。所以郦道元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而《水经注》则是一部爱国主义读物。”郦道元深爱着祖国的山山水水,在他的笔下,山水不分南北:一样神峻,一样秀美,一样灵动!这都归功于他有一颗热爱南北山水的心和对“中国的自然之爱”。问我们看到《水经注》的注释非常详细充实,您觉得当时做注释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答第一,注释工作量巨大。《水经注》一书原文就有三十八万字之多,加之内容丰富,举凡山名、水名、地名、人名、官名、疑难语词、民俗、典章制度、历史故事等,都要一一进行注释,最终单是注释字数就超过了一百万字。第二,地名注释难。虽然丛书有地名注释的体例参考,也有《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可供查证,但是大量地名尤其水名,是多地、多水重名的,需要判断清楚到底是哪一处的才能出注,经常要对照着地图反复斟酌;有的地名在工具书中查不到,就得借助其他线索。三全本《水经注》出版后,编辑又专门约请陈桥驿先生的老朋友、中科院地理的王守春先生仔细通审全书,对地名注释中不妥和错误的地方进行了全面纠正。这里我要深深感谢陈桥驿先生、王守春先生和编辑团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三全本”《水经注》补注者:王东,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从事汉语史、训诂学、文献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著有“三全本”《水经注》《河南罗山方言研究》等。在《古汉语研究》《语文研究》《语言研究》《北京大学学报(专刊)》《武汉大学学报》等多个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水经注(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全五册)
问
陈桥驿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水经注》研究学者,很多读者都非常好奇您是如何与陈老师相识的?又有怎样的契机得以为其著作补注呢?请您和大家分享一下您和陈桥驿先生之间的故事。
答
在为《水经注》补注的过程中,您从陈桥驿先生那里学到了哪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治学精神?
《水经注》作为一部注书,为什么名声远盖过《水经》?
郦道元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他撰写《水经注》有怎样的影响?
我们看到《水经注》的注释非常详细充实,您觉得当时做注释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第一,注释工作量巨大。《水经注》一书原文就有三十八万字之多,加之内容丰富,举凡山名、水名、地名、人名、官名、疑难语词、民俗、典章制度、历史故事等,都要一一进行注释,最终单是注释字数就超过了一百万字。
第二,地名注释难。虽然丛书有地名注释的体例参考,也有《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可供查证,但是大量地名尤其水名,是多地、多水重名的,需要判断清楚到底是哪一处的才能出注,经常要对照着地图反复斟酌;有的地名在工具书中查不到,就得借助其他线索。三全本《水经注》出版后,编辑又专门约请陈桥驿先生的老朋友、中科院地理的王守春先生仔细通审全书,对地名注释中不妥和错误的地方进行了全面纠正。这里我要深深感谢陈桥驿先生、王守春先生和编辑团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