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54年到北京大学做汉语史研究生才开始接触古音学的。王力先生两次讲汉语史课和专为汉语史研究生开的“我是怎样写汉语史讲义”一课,自然是我接受古音学知识的首要途径。1955年上学期周达甫先生开音韵学课,他指定两部参考书:王力的《中国音韵学》(后改名《汉语音韵学》)、罗常培的《汉语音韵学导论》;还以王力古音29部为准编写了一部《诗经韵读》,油印成讲义发给我们。1956年陆志韦先生给我们讲高本汉的《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Compendium of Phonetics in Ancient and Archaic Chinese,1954),也由周达甫先生译出高著,发给我们油印讲义。这两门课也是我接受古音学的重要途径。王力先生要求我们通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包括《六书音均表》,对提高我的古音知识也大有帮助。我还从王府井东安市场旧书摊上买到了刘赜先生的《声韵学表解》(商务印书馆1934年)。可以说,读研究生期间,当时古音学的重要著作大多曾经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