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fdaily.com/html/150/2011/10/31/688558.shtml
历时30年点校整理完成
历时30年点校、整理完成的点校版《文献通考》已由中华书局完整出版。昨天,参与点校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古籍所学者参加了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的出版座谈会。
《文献通考》由宋元时期著名学者马端临历时20多年编撰,成书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记载了从上古至宋宁宗嘉定末年的历代典章制度,也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最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并与和《通典》、《通志》合称“三通”。
《文献通考》共348卷,分为24门(考):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
《文献通考》的内容系统丰富,而尤以宋代居多,约占半数以上,通考所据资料当是宋代及其以前的版本写本,有些数据今天已难寻觅,或是今存之本内容已缺。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可能《通考》的“叙事”部分的史料价值最高,因为它主要根据的是现已失传的宋代国史和现已残缺的会要。
此次由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版《文献通考》以清乾隆十二年校刊的武英殿本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本重新点校,完整出版,共计近1000万字。《文献通考》的编撰耗时20余年,点校本的整理和出版也用了近30年,主要由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负责整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家裴汝诚因身体原因没能出席昨天的座谈会,但他在后记中自述了《文献通考》点校、出版始末。,他说:“从第一次点校到第三次完成,历时30余年,中经两换底本,两变体例,繁体直排与简体横排互易,责任编辑三次易人,三次更换版式,点校和编辑工作都很繁难。”
据裴汝诚介绍,《文献通考》点校整理开始于1970年代末,大约到了1980年代中期,点校稿基本完成,而此时的古籍整理出版业却步入艰难时期。到了1990年代初,“我们第二次完成点校之后,古籍出版仍在低谷之中,不知猴年马月可以出版。”在当时特殊情况下,传世藏书公司匆忙出版了横排、简体版的《文献通考》。直到2006年初,中华书局联系到原点校者,又用了5年时间终于等到了完整版《文献通考》的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