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陈尚君:从基本典籍读起
评论人: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2025-02-09 11:02:43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中华读书报:您早期的阅读是什么样的?
陈尚君:小学时,我记得曾经向老师借阅过《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在南通仓巷的房东家看到过一本老版《辞海》,翻了几页,发现天地间居然有如此知识丰博的大书。初一下半学期,“文革”开始,学校的课基本都停了,我唯一的阅读是每天晚上到大街上读大字报,有时是一个人,有时陪着母亲,把每一张大字报从头读到尾。下乡后只能逮到什么书看什么书。
中华读书报:那么读了哪些书?
陈尚君:我到农场有很多很幸运的地方,和别人不太一样。我是初中生,但是我们农场的连队,有一批是南通中学高一的学生,很明显感觉高一的学生比初一的学生要成熟许多。他们曾经有个语文老师,当时讲诗词欣赏,后来做宋词清诗研究,很有名,叫严迪昌。他们那时候就经常说严老师如何如何,严老师指导他们读的书,在农场辗转也曾到过我这里。
在劳动的艰苦中,我身边有一批比我学问好的中学生,真是一件好事,我看到我们的差距,也就跟着读书,整整八年时间。我准确地记得,我是1969年3月16号到农场,1977年的2月26号离开的,八年差二十天时间。这段岁月,我既经历了高强度的劳动,又如饥似渴地读书,而且碰到一批很好的朋友,真是幸运。
回顾当时曾经看过的书,有一部分是1960年代以前留存下来的,比方说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编的文学史,三册之中我当时看到过第二册,比方说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当时出了第四版修订的第一册,我看到以后从头到尾仔细地读过。在1970年代前期的时候,看到过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看过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我现在研究唐诗,而且稍微有一点成绩,但是我看到《唐诗三百首》的时间非常晚,一直到20岁左右才看到。当时,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唐诗一百首》也曾经读到,都是知青辗转借来阅读。但是八年的时间我读书不系统,能找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
中华读书报:能谈谈到复旦大学读书后的阅读情况吗?
陈尚君:到学校以后,我觉得在读书上我和其他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我始终认为读书是需要靠激情的,所以在复旦第一年,我基本上是以一种很傻的方式,把复旦图书馆里文史方面的书,尤其是和中文有关的,一个架子、一个架子地读,有的时候把书拿出来翻一翻,有兴趣就读,始终把读书当作有兴致的事情来做。那段时间进步非常快。
1978年开始研究生学习的时候,读书的气氛非常之好。现在复旦的图书状况已经改变了,当时对大学生开放的图书馆,是现在校内进来左手理科图书馆这个位置。到了研究生的阶段,可以到现在的外办,就是1100号的地方,那边有一个比较好的完整的文史哲参考阅览室,可以在那儿看书。1977、1978年,整个校内读书气氛非常好,图书馆早晨八点钟开馆,开馆之前就已经排了很长的队,基本上一开馆马上就没有位置了。我当时用得比较多的,是复旦图书馆一楼大厅里边的古籍阅览室。那个地方基本的几套书都在,所以有机会充分阅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虽然说起来过程很艰苦。
回过头来说,我从1977年3月到复旦,到1978年9月就进入研究生学习,仅仅是一年多的时间,这个改变实际上和整个社会大环境有关系,1976年中国社会发生变化,大学里非常明显,可以看到努力读书的风气,大家都是意气风发,追求新的目标,我也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被裹挟,跟上了这样一种节奏,这样一种步伐。
中华读书报:您有枕边书吗?常常重温读过的书吗?
陈尚君:我现在是全方位地读书。这不是枕边书的概念。学术研究,我做唐代为主,唐以前的历史也系统了解过,宋元明清各代什么都看。我看近现代的、西方的著作更多,各种类型都有,但很少形成文字。可能自己不了解但有兴趣读的、比我做得好的,我都愿意了解。我现在的阅读情况,一天看书的数量超过十本,一年过手几千本书。
中华读书报:有什么阅读方法可供借鉴吗?
陈尚君:没有方法,兴之所至,没有评价和议论的责任。一般的了解、深入理解都有。为朋友和学生写序的书都要深入了解;会议发言也不能随便乱讲。实际上我涉及的东西很多,古人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学者应该是古今中外都了解的通儒,我们应提倡这样的治学态度。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2》
陈尚君 著,中华书局出版
中华读书报:一开始介入学术研究的大量阅读和纯粹的研究方式,和导师朱东润先生对您放手和鼓励有关吗?
陈尚君:放手是必然的,对学生的干预也是有分寸的。师生关系有很多类型。我把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做成了自己的学问,和在复旦大学所受的影响是有关的。
中华读书报:您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四十多年,感受到的学术传统或学术精神是什么?
陈尚君:如果要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是1925年邵力子先生中文系建系报告中的一句话:“整理旧文学,发展新文学。”这是我们建系的基本精神。所谓新旧文学,在我们系成立之初,就不是对立的,是包容的,中文系是要在旧文学的基础上面,经过系统学习和整理,为发展新文学贡献力量。第二句话是:融通古今中外,踏实开放创新,尊重学术个性,鼓励多元发展。
在我开始读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如果研究现当代文学,也应该从《史记》看起。就是说,要研究现当代文学,也要从古代文学看起。朱东润先生研究的是中国文学,但是他的研究参考对象是英国文学,是把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打通,放在对比之中加以研究的。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基本思路,是把法国社会学派的文学与社会关系、文学发展的各种动力作为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朱东润先生中年以后研究传记文学,认为中国传统传记文学的精神和英国传记文学的精神是不一样的。他从中年学术转向后,基本的方法和立场,就是以欧洲文学的态度,以英国传记文学的立场来研究中国文学。
这样的研究精神也影响到我们这一辈,我自己就遵循这样的基本精神,踏踏实实读书,了解文献学的基本规范,从基本典籍读起。
中华读书报:能进一步谈谈具体是怎么做的吗?
陈尚君:阅读古籍,初步要求是读通,更进一步则要读懂,再进一步就必须读透,然后有自己独特的体悟和理解。我们可以在基本的故事之中看到同一个事件,许多人的不同的理解,比方说项羽乌江自刎的事件,有人看到霸王别姬,但朱东润先生看到了另外一面,是项羽到乌江以后,江东子弟已经全部投降刘邦了,这样的一种认识,可能一般人读书就会忽略掉。仅仅读一个传记是孤立的,但如果把一本著作全部系统加以领会,就能看出各种新的观点。
我在复旦读书,更多地受到这种精神影响,在很长时间里,我很相信一点,就是读书应该遵循规范,更要突破定说,创造新说。以古代文学来说,就要按照目录学的路数来读书,同时,应该始终抱持怀疑的态度来看待前代已有的各种结论和意见。在我的读书经历之中,确实可以看到前辈的许多精神和传统,一代一代在影响着我。
中华读书报:您会经常和同学们讨论读书吗?
陈尚君:对于现在的学生,我希望他们做有意义的工作,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才情发挥所长。但是有一个重要原则,能够达到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中华读书报:您有什么阅读习惯?阅读量那么大,怎么处理藏书?
陈尚君:只要有兴趣就会看,因为现在来讲,微信的朋友圈也会有极好的文章可以看一部分,合适的也转一下。
我最大的痛苦,就是没办法解决藏书的问题。
中华读书报:好像您说过自己是享乐型读书人,这让我想到,研究唐诗,既是辛苦的,同时您一定从中得到很多乐趣,是这样吗?对您来说,做学问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陈尚君:人生有许多梦想,在读诗中有很多不断的发现,可能会超过很多人。这种发现是在持之以恒、平凡而日常的校勘中发现的。
一个学者的日常非常简单,也许就是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校勘的过程。从一开始老师就指导,一个好的学者要讲究用书的版本,我这类的工作别人看不见,但使我比一般人的理解多得多。
中华读书报:若有机会见到学者或作家,您想见到谁?
陈尚君:总是找认识的人见一见。我从进入复旦大学,无数前辈过世,单找哪一个都不合适,不找哪一个也不合适。孟浩然有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过去了就过去了,古人已经叫不回来了,但是我们能从古人留下来的著作中读懂他,就是欣慰的事情。韩愈有诗:“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读古人的书是能想见古人的仪态的。
中华读书报:若可以带三本书到无人岛,会选哪三本?
陈尚君:要看包袱有多大。现在不太有这样的机会。如果必须选,就选《资治通鉴》《全唐诗》《旧唐书》。《唐五代诗全编》我已做了一大套,托运费也很贵,去荒岛没有生存条件,会下雨,还会有野兽,野果也可能有毒,所以可能会首先考虑生存。
中华读书报:假设策划宴会,可以邀请在世或已故学者出席,您会邀请谁?
陈尚君:在这个时期,提这样的问题也太把自己当一个人物了。一个学者,只不过微末的读书人,做过一些工作,被别人认可而已。天地之大,每个人有自己的格局和胸襟,按自己的性格过下去,和朋友有一些交流,有日常生活态度就可以了。你要特别了解,任何环境下,任何学者都是很孤独的,真正能交往的人很少。人生是很伤感的过程。如果能不死,当然是很愉悦的事情,可是古人讲“老不死”,不死又能干什么?如果总像蝙蝠一样吊在梁上,也没意思。
(转自《中华读书报》2024年12月11日第3版,栏目主持人:宋庄)
唐五代文学研究权威、“唐朝神探”陈尚君最新力作
倾力书写曲折离奇之故事
如实传达诗人的喜怒哀乐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斩获文津图书奖,续集同样精彩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2》
陈尚君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6708-5
78.00元
每个诗人都有活生生的人生
看见唐朝诗人真正真实的生活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陈尚君 著
978-7-101-16055-0
56.00元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发布时间:2023-08-08
作者: 陈尚君著
ISBN号:9787101160550
价格:
¥56.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