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史学典籍极为丰富,历代有识之士都非常重视读史,从中汲取智慧精华。而从哪部史书开始读,一般来说,首先推荐《史记》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编成于北宋时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问世以后,受到人们长久的珍视与赞誉。由研读《资治通鉴》而产生的读书笔记,最著名的,当属《读通鉴论》。《读通鉴论》的作者王夫之(1619—1692),世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他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关注时局,研究历史。甲申之变后,李自成攻陷北京,王夫之作《悲愤诗》一百韵。清军入关,王夫之参加抗清斗争,加入南明永历政权。后因永历政权内部勾心斗角,王夫之失望隐遁。晚年,他定居衡阳石船山麓,带着沉痛的追思,深读《资治通鉴》,在历史中上下求索,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探索明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同时也希望能够总结出更高层次的历史哲学,为后人提供借鉴——所有这些,落于文字,凝成《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