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中华书评
>
详细页
《近思录》:我们不仅关注星空,也关注星空下的生灵
评论人:
2020-09-30 10:02:55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科举移民”与“高考移民”
程颐有一个学生,在太学读书,却想回自己的老家参加科举考试。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家很少有学习《礼记》的,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比较有利。”北宋时,太学是最高学府。招收的学生较少,还供给饮食,学生可以专心学习。这位学生在太学读书,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却想回到自己相对落后的家乡参加科举考试。放到现在,就是在北京顶级高中就读、跟从名师学习的学生,跑到边远地区参加高考,和当地寒窗苦读的学子争夺大学入学名额。这不就是古代的“高考移民”吗?
程颐对这位学生很失望,说:“你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已经不能学习到尧舜相传下来的圣人之道了。”圣人之道是古人求学的最高目标。程颐认为,这位学生功利心太重,非常在意贫穷与富贵,不接受天命。要学习圣人之道的话,必须去除这种思想。“科举移民”虽不违法,但有违道义,君子瞧不起这种行为。而放在今天,高考移民既有违道义,又违法,更加不可取。
程颐
亲人相处
古代社会提倡并盛行宗族群居,一个大家族聚居在一起,在生活中互相照顾,面对匪患、盗贼的时候也能互相照应,也最能体现“亲亲”的儒家理念。但几十口上百口的大家庭,饮食、衣服自然难以统一,生活习惯也不同。天天居住在一起,难免会产生矛盾。那么怎样处理这一矛盾呢?张载说:“古代大家庭有东宫、西宫、南宫、北宫,人们住在不同的院落里。分开居住虽然看起来疏远,但是实际上只有这样才能持久地相亲相爱。”这是从人情细微中体会出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现代社会,人们也提倡分开居住,儿女成家后,尽量从父母家搬出去,和自己的爱人组建一个新的家庭。而仍然居住在一起的话,年轻人和老人的生活习惯、人生观念都不同,很多婆媳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而分开居住的话,大家减少了摩擦,更能和睦相处。这不正是对张载理论的实践吗?
张载
抬杠与杠精
程颐说,读书的时候,要领会文章的主旨,不可以拘泥于文字表面而不通达。比如孟子曾讲到这样一件事:子濯孺子入侵卫国,却在战场上发病,无法射箭,被卫国将领庾公之斯追上。庾公之斯曾跟随子濯孺子的学生学习射箭,他认为自己不应该用跟子濯孺子学来的技艺伤害子濯孺子,但自己是为国出战,于是磕去箭头,射了四箭之后回去了。孟子讲这个故事,只是选取了庾公之斯不愿意背叛老师的意思,有的人却从中引申出事奉君主的方法,程颐批评他们是解读过度了。
又比如舜很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他的父亲和后母偏爱幼子,对舜百般迫害,曾经在舜登上屋顶时撤去梯子放火,在舜淘井时堵塞了井口。幸亏舜早有准备,死里逃生后依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深得百姓赞誉。故事的重点是舜异乎寻常的孝友,而有的人却在猜测舜是怎样逃生的,明显是“跑偏”了。
这就像现在网络上的“抬杠”现象:大家就一问题展开讨论后,总有人过分专注于细枝末节,或者过度解读引申,甚至为了反对而反对,使整个讨论跑偏了方向,最后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很多误解与敌意。人们还为爱抬杠的人起了一个名字,叫“杠精”,它还曾被《咬文嚼字》选入了年度流行语,将其定义为:“杠,即抬杠;精,即精灵、精怪。杠精,指‘抬杠成精’的人。这种人往往不问真相,不求是非,为反对而反对,为争论而争论。”对杠精们的抬杠行为,程颐的四字评语“徒费心力”可以说是十分恰切了。
以上都是《近思录》里讲到的事。
《近思录
》
《近思录》是理学的入门书。它是由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和吕祖谦,分类选辑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语录编辑而成,共14卷622条,是一部代表理学思想的著作。
提起理学,大家经常想起朱熹说过的“存天理,灭人欲”,想起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实理学包罗万象,贴近现实。阅读《近思录》你会发现,理学家的目标神圣高远,但是脚踏实地。“近思”二字就取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它往往从具体而微的小事出发,以小见大,从基本人情中体会出“道”,从现实生活中体会出哲理。理学家们不是只会读圣贤书而不切实际的迂腐士人,也不是死守教条、顽固不化的卫道士,而是身体力行、学以致用、拥有大智慧的思想家。
在《近思录》中,周、张、二程对治学、修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学习要以圣人之道作为志向。要从切身之事做起,还要认真阅读儒家经典,勤于思考,穷尽事理,迁善改过,反躬自省,体悟修行,全面提升自己的德行。通过仁爱、恭敬、致知等“内圣”工夫,改正耽于逸乐、猜疑、好利、固执、欲望等人们常犯的过错,进一步实现齐家、处世,并且治国平天下的“外王”理想。可以说,《近思录》就是一部古代士人的“修身宝典”。
程颢
周敦颐
《近思录》也是一部研究理学的“治学指南”。理学的根源在“六经”,而“六经”太过深奥,需要一步步接近。所以朱熹说,学习“六经”的阶梯是“四书”,而学习“四书”的阶梯则是《近思录》。《近思录》对“四书”的很多重要观点进行了解析和论证,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掌握“四书”的主要观点,进而研读“六经”,最终触及理学真谛。
理学不可畏,更不可恶,人们对于理学的误解多半由于道听途说。所以,不如来读读《近思录》,体会原汁原味的理学,相信其中不时闪现的智慧火花,不仅可以启迪思想,也可以对现实人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扫码进入中华书局官方旗舰店购买本书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近思录(精)--中华经典...
发布时间:2024-07-04
作者: 杨浩译注
ISBN号:9787101146745
价格:
¥43.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