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红楼梦》中谁编的谜语更高妙
评论人: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2024-02-26 14:56:47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明人绘《上元彩灯图》(局部)
谜语在我国的历史是很长的。考据家把它追溯到《左传》、《国语》的“廋词”、东方朔的“射覆”,这个词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作为酒令也提到过。这些都是很古老的了。刘勰《文心雕龙》中说:“谜者,回互其词,使昏谜也。”实际谜语就是古代的隐语。最有名的是汉末蔡中郎书《曹娥碑》阴“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被杨修解作“绝妙好辞”四字。据此在《三国演义》中写出了很好的故事。杨修是很聪明的。曹操作相国府门,自往观之,于门上书一“活”字,人都不明其意,杨修说:“门中活,阔也。”丞相嫌门太大了。他经常猜曹操的谜语,正是“老虎头上捉虱子——不知死的鬼”,最后因猜中“鸡肋”二字,把条小命给送了。可见谜语也不是乱猜的。
老版《三国演义》剧照
灯谜大盛于明清以来五六百年中,成为最有趣的文字游戏,元宵故事。好作品也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而且创造出许多形式,谓之格。朱存理《古今钩元》云:
考灯谜,有二十四格。“ 曹娥格” 为最,次莫如增损格。增损格,即离合格也。孔北海始作离合体诗,其四言一篇,合“鲁国孔融文举”六字。余外复有苏黄、谐声、别字、拆字、皓首、雪帽、围棋、玉带、粉底、正冠、正履、分心、卷帘、登楼、素心、重门、闲珠、垂柳、锦屏风、滑头禅、无底囊诸格。要之不及会心格为古。
另据徐珂《清稗类钞》所载:“其后踵事增华,而格日多。曰白描,曰集锦,曰系铃,曰解铃,曰卷帘,曰落帽,曰脱靴,曰折腰,曰锦屏,又谓鸳鸯。”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清孙温绘
两书所记,除重复者外,单一个“格”就有三十余种之多。精于此道的,每一格均会讲出特征,说出道理,还会举出例子来。只此谜语小道,亦足以显示前人的智慧和学问。文章一开头所引柴桑的话,所谓“谜语甚典博,上自经文、下至词曲,非学问渊深者弗中”。大约谜语首先可以分作两大类或三大类。即一种是纯属文人学士炫耀学问,以渊博知识编制的,所谓“文虎”,是文人学士的玩艺。另一种是老人儿童、民间以日常生活、口头俗语编制的,江南俗称“谜谜子”,北京俗称“猜闷儿”、“破闷儿”。这是民间玩艺,充分显示了民间朴实的智慧和情趣。再有一种,则是雅俗共赏的。有的谜面很文雅,而猜中的谜底却是最普通的东西。或者谜底、谜面均十分通俗,但极为巧妙,天衣无缝,充分显示作者过人才智的。这中间有明显的文野雅俗之分。清末沈太侔编《国学萃编》,其征集谜语启事中云:
书家意者方能照登,江湖意者恕不登录。
所谓“书家意”者,即或高雅、或通俗,均要有思致、有情趣。所谓“江湖意”者,即庸俗、拙劣、市井、匠气、铜臭气,无思致、情趣可言。只生编硬造,或故作高深,呆笨愚顽耳。当然其区分如此,作起来也不是容易的。联系《红楼梦》中,贾母所说:“猴子身轻站树杪”,谜底是“荔枝”,就是稍有情趣,谜面、谜底都是十分通俗的。宝玉那个谜:“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亦忧,像喜亦喜。”则是谜面文雅,而又十分巧妙,谜底却是普通东西——镜子。就谜论谜,这种谜是有“书家意”的,是好的。其他不要说贾环的“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十分粗劣,即黛玉的“朝罢长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猜作“更香”,亦十分雕琢,就谜论谜,也是无情趣可言,只感故意作高雅语。
当然曹公写这回书,完全是着意安排,暗示书中人的未来命运的。这在“庚辰本”、“甲辰本”中,都有过录的“脂评”,如“庚辰本”探春谜下评语道:
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悲哉伤哉!
探春远嫁
“甲辰本”于宝玉谜后评云:“此宝玉之镜花水月。” “庚辰本”在这回书后,并记有畸笏叟总评云:“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可见这回书是曹雪芹着意经营,用谜来暗示书中人物未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谜语似乎有些不是曹雪芹创作的。宝玉的“南面而坐……”一谜,即曾见于墨憨斋主人编《黄山谜》中。墨憨斋主人乃冯梦龙,则此谜明代已有。唯所见乃襟霞阁主人所编“国学珍本文库”铅印本,不甚可靠。如能找到明刊本或清初刊本的谜语书,如《谜社便览》、贺从善编的《千文虎》、徐景祥编的《包罗天地》等,或能找到曹雪芹所写谜语的出处。
在第五十回中,李纨及李绮所编诸谜,是书袋的玩艺,都无意趣,置之当时的一般《四书》谜及字谜中,均非上乘之作。作者是陪衬湘云一谜,就是雅俗共赏的。以《点绛唇》小令“溪壑分离”到“后事终难继”数句破“耍猴儿的”,既脱俗又有情趣,在当时谜语中也算是中上的。是这些谜语的中心。后面宝钗、宝玉、黛玉三谜及宝琴十首怀古绝句的谜语,亦均为写书中人物之才情。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什么两处都大量地写到谜语呢?这是与当时的社会风俗有密切关系的。因为它是雅俗共赏的东西,明清两代的知识分子,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接触过它,在启蒙教育的书房中,不少塾师甚至把它当作启发儿童思维的一种手段。同对对子一样,不少人很小就爱上了它,到老不衰。几百年中,汗牛充栋,真不知创作了多么有情致的灯谜,后面举几个例子,可以和《红楼梦》中的谜语作一个比较,先举三个“四书”谜:
谜面:一点胭脂。
谜底:“赤也为之小。”
谜面:官场如戏。
谜底:“仕而优。”
谜面:凭君传语报平安。
谜底:“言不必信。”
试看以上三谜,不是比《红楼梦》中李纨的“观音未有世家传”,猜作“虽善无征”要灵巧有思致的多吗?当时“四书”是各地私塾启蒙必修读物,只要能读上五六年书的人,没有不把它背的滚瓜烂熟,又因科举八股文考试,均以“四书”中的语句命题,所以几乎所有知识分子终生都能一字不遗地背“四书”,因而以“四书”语句制谜的也特别多,原是文人灯谜中最普通的,所以李纨一上来就编了两个“四书”谜。当然,这些二百多年前,认为最普通的玩艺,现在读者则感到太深奥、高不可攀矣。
有极为巧妙的。如谜面是宋玉赋中语:
臣东邻有女子,窥臣三年矣。
谜底射唐诗句:“总是玉关情。”
又如谜面是《西厢》中语: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谜底射书名:《离骚》。
再如谜面一个字:“掠”,谜底《西厢记》句:“半推半就。”谜面一个字:“禽”,谜底《西厢记》句:“会少离多。”这些都十分巧妙,但都是在十分熟悉诗文、《西厢》的基础上,才能编制,才能猜射的。旧时有这种能力和才情的人是很多的。了解了这种文化历史上的具体情况,对于湘云等人的出口成章,而且博引杂书,也就不感到奇怪,相反更觉得著者所写十分真实,十分生活化了。
宝琴的诗谜,一组十首,也非独创。乾嘉时梁章钜《归田琐记》中云:“国初毛际可作七绝十六首,每句隐一古人姓名……遂为传作。”就是诗谜中最有名的创作。毛际可是顺治进士,是清初著名学者。遂安人,字会侯。又是画家。其名著为《春秋三传考异》。当时与毛奇龄齐名。他这十六首谜语诗,后代流传下来了,而且还有人为之作了注解。不过对一般人来说,还是比较深奥的。下面举一首作个例子,以见一斑吧。诗题《老农》云:
中男驱犊出前村,须避南山百兽尊。
更与诸儿相共语,年来齿落复生根。
以上四句诗,猜作四个古人名。第一句是“牧仲”,“牧”是放牛,“仲”是伯仲叔季之仲,即第二个男孩的通称。春秋时代鲁国人。第二句是“阳虎”。山南为山之阳,山北是山之阴。“百兽尊”即百兽王,虎的代称,因而是“阳虎”。春秋鲁国人,仲氏家臣,字货,又称“阳货”。据传貌似孔子。第三句猜作“告子”。告子与孟子同时,《孟子》有篇名《告子》。第四句猜作“易牙”,春秋时代齐国人。以上四人,都是当时启蒙读物“四书”中的人名,并非僻典。
(本文节选自《红楼风俗谭》之《灯谜》,中华书局2023年11月出版。题目为编辑所拟)
《邓云乡红楼系列四种》(邓云乡诞辰100周年纪念版)
邓云乡 著
978-7-101-16467-1
226.00元
周汝昌曾称邓云乡的学问为“历史杂学”。邓云乡学问之富,至有“满腹学问,撑肠万卷”之评,亦为“上海红学四老”之一,曾任1987版《红楼梦》电视剧红学顾问。其关于《红楼梦》的著作主要有四种——《红楼风俗谭》绝不只谈风俗,《红楼识小录》也绝不限于“识小”,内中涉及政治史、制度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既有微观历史,也有历史大背景。《红楼梦导读》则是教没读过的人怎么读,教读不出感觉的人怎样读得津津有味。《红楼梦忆》则是其追忆当年拍摄《红楼梦》电视剧的趣闻琐事。
《红楼风俗谭》
978-7-101-10369-4
69.00元
邓云乡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红学家邓云乡先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风俗说起,考证《红楼梦》中涉及的风俗,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言官制,道园林,论工艺,兼及顽童课读,学究讲章,至琐至细,无不包藏。作者生于老北京,一生留意京华故事、风俗旧闻,详征博引,溯本求源,所述头头是道,洋洋大观,谈来娓娓,读之忘倦。
红楼风俗谭(精)--邓云乡集
发布时间:2015-06-02
作者: 邓云乡著
ISBN号:9787101103694
价格:
¥52.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