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送礼”作为一门学问,《红楼梦》将是这门“学问”的重要参考书;如果要找精于“送礼学”的专门人才,那不妨到《红楼梦》中去找。在荣、宁二府中,是有不少送礼专家的。
如第七回中,凤姐在秦可卿房中,第一次见到秦钟,没有带见面时的表礼。跟随凤姐的丫鬟媳妇们,忙去那边告诉了平儿。原文云:
平儿素知凤姐和秦氏厚密,遂自作主意,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交付来人送过去;凤姐还说太简薄些。
这段送礼情节,就显示了平儿的“送礼学问”。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礼物有轻重,估量厚薄,权衡轻重,这中间大有讲究。这无法上天平秤,而能很准确得体地估计出厚薄、轻重,这就是“学问”。
第五十六回江南甄府送来重礼,李纨、探春等人遵贾母之命,将礼物收了。然后说道:
这甄家又不与别家相同。上等封儿赏男人。只怕转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预备下尺头。
一语未了,果然人回:“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贾母听了,忙命带进来。
这段情节,又显示了贾母的“送礼学问”。因为“来而不往非礼焉”,“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送礼是两方面的事,有送的,有收的。不但要权衡送出去的,而且要估计人家送来的。自己如何送去,人家如何回礼;人家如何送来,自己又如何回礼。送之者眷眷,受之者拳拳。估计对方,考虑送什么,考虑如何回礼,赏送礼的人,这更是学问。这里写贾母在送礼学问中的预见性。
第三十一回写史湘云来,带来了送给袭人等人的绛纹石戒指儿。黛玉笑她,前日送同样的东西给黛玉等人,是派人送来的,既是同样的东西,为什么不一起送来?为什么巴巴儿自己带来等等。史湘云回答了黛玉一番话,说明送给姑娘们的应该怎样送,送给丫头儿们的又必须注意什么,说的头头是道。众人听了都说道:“果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