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中华书评
>
详细页
文学批评视野里的古书凡例
评论人:《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0月25日 19 版)吴承学
2023-11-03 15:02:30
分享
收藏
1
点赞
评论内容:
《古书凡例与文学批评:以明清集部著作为考察中心》,何诗海著,中华书局2023年5月第一版,78.00元
■吴承学
新世纪以来,中国文体学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当下又面临发展瓶颈,在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上都存在重复与繁琐之弊。如何寻找新的突破点和生长点,是近年学者共同努力的方向。何诗海教授《古书凡例与文学批评:以明清集部著作为考察中心》(中华书局2023年5月版)就是一部具有鲜明探索性与独特性的文体学新著。
从文体与文集独特形态入手,去研究古人的文学观念,是本书的一种尝试。文学观念的表达,可以是选本、书信、序跋、诗话、文话、评点等理论形态或批评方式,也可能没有明确的理论表述,而是凝聚在文学创作实践、文集编纂过程和编次体例中。这种编次体例,可用标举科条的方式缀于卷首,即“显性凡例”;也可以随文起例,蕴藏于著述形态之中,此即“隐性凡例”。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凡例,都以特定的文学理念为指导,是表达文学观念、开展文学批评、激扬文学思潮的重要载体。《古书凡例与文学批评》系统探讨古书凡例,尤其是明清集部著作凡例与文学批评的密切关系,甫一问世,即以新颖的学术理念和鲜明的学术个性,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古人著书,重视发凡起例。书籍凡例体现了图书的编撰宗旨、材料取舍、组织结构、形式体例等重要内容,决非单纯的编撰技术问题,而是渗透着相关的学术理念和学养识见。明确标举科条、置于书籍卷首的凡例,一直到唐代才出现,宋元逐渐增多,至明清而蔚为大观。从文学学术看,集部著作凡例集中体现了对许多文学根本问题的看法,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批评内容,如文章功用论、作家修养论、文学流变论、审美风格论、文体论、创作论等,几乎无所不包,凡例已成为开展文学批评的活跃体式。许多重要文学观念往往以凡例来阐发,如吴讷《文章辨体》“凡例”倡导总集“唯假文以辨体,非立体而选文”的功能,方苞《钦定四书文》“凡例”标举“清真古雅”的八股衡文标准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凡例形式上以排比科条为主要特征,长短不拘,结构自由而近于松散,迥异于序跋类批评文体。清代以后,文集凡例篇幅趋长,在结构、层次、逻辑上都呈现精心结撰的倾向,并逐渐摆脱对成部著作的依附,衍变为一种独立而活跃的文学批评文体。如《读雪山房唐诗选》凡例打破一书一凡例、以凡例介绍图书编纂宗旨、体例的常规,将凡例作为纯粹的文学批评体式,在一书之中以七篇凡例、一万余字的篇幅,探讨唐诗的体式分类、体性特征、发展演变及重要作家作品等,这在图书编纂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读雪山房唐诗选》作为选本,问世之后,流布不广,世所罕觏,而七篇凡例却在流传过程中脱离选本单独刊行,并为官、私目录学著作所著录,其影响逐渐超过选本自身。这标志着凡例作为明清时期极为活跃的文学批评方式,已开始摆脱对成部著作的依附,获得了独立的文学批评地位。风气所被,不但著书重凡例,作文、论文也讲求凡例,黄宗羲《金石要例》、袁枚《古文凡例》、章学诚《墓铭辨例》、秦瀛《论行述本例》、汪庭珍《作赋例言》,直至章太炎《文例杂论》、刘师培《文例释要》等,都是探讨文章写作凡例的专文或专著。
以上问题,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批评价值,但学界对古书凡例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经史义例探讨,如陈槃《左氏春秋义例辩》、晁岳佩《春秋三传义例研究》等,或文献学及图书编纂学考察,如余嘉锡《古书通例》、赵争《辨伪与存真:百年来的古书体例研究》等。以文学理论观照古书凡例,深入、系统地探究其文学批评、文学观念意义,《古书凡例与文学批评》显然有开疆拓土之功,有力推进了古代文体形态和古代文学批评研究。
古人对于一些人的写作有“以艰深文浅陋”之讥,当下一些学术论著却有“以材料文浅陋”之病。作者从数据库下载和堆砌大量文献,却提不出真正的学术问题。其实,学术之功,以识为主。何诗海之所贵,也正在于他一直在追寻一种力透纸背的学术识力。如果说,探讨“显性凡例”,因有具体、明确的理论形态,尚不至于空无依傍,那么,研究蕴藏于古书“隐性凡例”中的文学观念,往往更考验研究者的精识卓见和理论穿透力,“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一种高明独断之学,可谓戛戛乎其难。如王世贞在自编文集《弇州四部稿》中,将所录文章分为赋、诗、文、说四部。说部单立一类,与传统诗文并列于文集中,这在目录学史和文集编纂史上都是一大创举,值得深入探究。王世贞在与友人的书信中多次提及文稿四部编次的体例,字里行间不乏自得之意。可见,这种体例并非偶然兴到所至,而是特意为之。然而,王氏从未正面解释如此设置体例的原因。何诗海从《弇州四部稿》所录“说部”七种入手,通过考察王世贞的小说观、文化价值观以及说部、博学与文章的关系,得出较为令人信服的结论。何诗海认为王氏作为一代文宗,素以文章、博学自命,不甘仅以文人自居,故在文集中以诗赋等正统文体表现“文章之美”,以说部表现“学问之宏”,从而践行其文章、学术俱臻极盛的理想和追求,也透露出对抗宋明理学轻视艺文、知识、学问的深层动机。
在分体编次的文集中,以何种文体冠首,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蕴含着文学史和文体观念史的丰富信息,可惜文集编纂者未必明确阐释其“意味”何在。何诗海通过大量翻阅历代别集,发现明清别集在文体序次上打破了《文选》确立的诗赋冠首的编次传统,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每以诏令、奏疏、试策、语录、讲章等冠首,体现了官僚之文、科举之文、学者之文的强势崛起,是政治制度、科举文化、学术思潮影响文体价值和地位的结果。就文人之文而言,传统诗赋逐渐丧失了在文体谱系中的绝对优势地位,传、记、序、书、论等,常冠别集之首,以彰显其在作者生命旅程和文学创作中的特殊意义。对类似“隐性凡例”的探讨,既要有高屋建瓴把握时代思潮大势的宏观驾驭力,又要有史料爬梳、文本细读、文人心态探求等方面的绵密功夫和洞幽烛微的理论穿透力。本书的宏观驾驭与理论穿透,相当突出地表现出何诗海学术研究的个性。
何诗海学术研究个性的形成与其学术取径颇广有关。他硕士阶段学的是古典文献学,博士阶段学的是古代文学。博士期间研究汉魏六朝文学,博士后开始转向明清的文体学与文学批评。他不断在探求一条把文献、文本、文体与文章理论结合起来、在博通基础上追求专精的路子。《古书凡例与文学批评》新见迭出,胜义纷呈,充分反映出一种融合与跨界的治学路数,是一部在研究领域和治学方法上均重要突破的优秀成果。
古书凡例与文学批评:以明...
发布时间:2023-05-16
作者: 何诗海著
ISBN号:9787101161717
价格:
¥78.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