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学术史上,语录体著述源远流长,《论语》、《孟子》早已开其先河。《法言》、《中说》诸家继起,接武《孔》、《孟》,后先相承。及至两宋,理学勃兴,讲学诸儒为佛门风气习染,纷纷以语录传授师法,张大门墙,于是《二程遗书》、《上蔡语录》、《朱子语类》比肩接踵,风行海内。积习既成,历元明两代,经久不衰。明清之际,理学虽已成强弩之末,语录体文风亦为有识之士群起挞伐而奄奄待毙,但固守壁垒者则依然视若家珍。宋明数百年间,语录既为理学中人所重视,因而也就自然成为研究理学家学术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李光地现存近四十种二百余卷著述中,《榕村语录》及其续编,便以其内容的广泛和卷帙的繁富而成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描以上二维码购买本书
清代名臣李光地易学领域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