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经历了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中国的命运可谓风雨飘摇。这一年,当时的进步思想家严复刚刚完成了对西方经济学名著《国富论》的翻译,并将初稿寄给知名学者吴汝纶。吴汝纶读后,一面对这部翻译作品大加赞赏,一面感叹道:
吴汝纶是桐城派后劲,师从曾国藩,在那个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一方面觉得,学习西方文化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又对传统文化的命运感到担忧。为此,他提出了一个自己的解决方案:假如将来中国的典籍都被“废”了,至少要留下一部《古文辞类篹》,让后人能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时至今日,我们当然知道,中国的传统典籍不可能都被“废去”,但吴汝纶对于《古文辞类篹》一书的赞誉,对我们当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古文辞类篹》
《古文辞类篹》由清代著名文学家姚鼐编订,精选了从战国到清代的七百余篇古文,被视为近二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古文选本。
所谓“选本”,就是从一人或多人的著作中选出部分篇章,编辑而成的书。鲁迅在《选本》一文中谈到:“评选的本子,影响于后来的文章的力量是不小的,恐怕还远在名家的专集之上。我想,这许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们也该留意的罢。”
首先,选本可以让读者在最快的时间内,对整个文学史或某一时期的文学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如果初学者想要学习唐诗,若一开始就抱着一部《全唐诗》苦读,难免会有些茫然无措。这时,不妨先拿一本《唐诗三百首》在手,就可以快速了解唐代都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篇。
其次,阅读一部优秀的选本,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我们读过了那些最著名、最优秀的作品之后,再去读其他的作品,心中就有了一杆秤,可以鉴别哪些作品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因此,很多国学大师,少年时期都是从选本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的。例如,钱锺书先生曾在《谈艺录》中回忆父亲教授自己古诗文的经历,有如下一段记述:
《钱锺书的学术人生》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中,各种古文选本层出不穷,《古文辞类篹》又何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这首先是源于它的编选者姚鼐,在清代中后期拥有极高的声誉。
要说清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非桐城派莫属,而姚鼐则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中,对姚鼐的影响力有这样的描述: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历城周书昌永年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
除了编选者的因素,就其内容本身而言,《古文辞类篹》也有其他选本所不具备的特色。具体来说,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广、细、精。
《古文辞类篹》所收录的篇目之广,只要与脍炙人口的《古文观止》比较一下,便可体会。同为古文选本,吴楚材、吴调侯所编选的《古文观止》,收文222篇,而《古文辞类篹》收文共计719篇,是《古文观止》的三倍有余。
《古文观止》
《古文辞类篹》收录文章的数量虽多,却并不冗杂。相反,它对于文体的分类是十分细致的。古人的文章之学,历来重视文体,而很多古文选本,仅仅将所收之文以作者编排,使读者难以把握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古文辞类篹》则将所选之文分为论辨、序跋、奏议等13类,在每一类之中,再按照作家进行编排,以此兼顾每位作家和每种文体的独特风貌。
同时,姚鼐还对每一篇文章做了精心的圈点与批注,以便最大程度地彰显桐城派的文学理念。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圈点和批注只是末流小技。事实上,这种圈点和批注既是向初学者指示门径,又是桐城派“义法”的具体表现。
在《古文辞类篹》的序言中,姚鼐对自己的文学理念有这样一番论述:
姚鼐认为,“格、律、声、色”虽然是一篇文章中粗浅的部分,“神、理、气、味”是一篇文章中精妙的部分。但是,“神、理、气、味”乃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初学者不容易掌握,因此应该先从粗浅的部分入手,久而久之,自然能够领悟到精妙之境。而选本中的圈点与批注,正是在向读者指示古文中的“格、律、声、色”。
求要堂本《古文辞类篹》
自《古文辞类篹》编成后,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晚清至近代,出现了很多续作,如王先谦的《续古文辞类篹》;还有一些模仿其理念和体例的选本,比如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
然而,至今也没有一部续作或仿作,能够达到《古文辞类篹》的成就。可以说,在古文选本这个领域,《古文辞类篹》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篹”与“纂”
书名中“篹”字为正字,李承渊序中已发其意。用“篹”字,源于《汉书·艺文志》:“门人相与辑而论篹。”钱基博说:“姚氏曾以所闻见详经论说而不为苟然;如《序目》考论文体十三类之起原及诸篇之注按是也;故依《汉志》题‘篹’,师古注:‘篹与撰同’;或题曰‘纂’者讹也。”此书流行之后,多以“古文辞类纂”为书名,系传钞之故。姚鼐的学生陈用光在姚鼐去世之后为其所写行状中,就使用了这个“纂”,最早的刻本康氏家塾刻本亦用此字。作“篹”字,当为姚鼐晚年的定论,本书书名即依吴启昌本、李承渊本,作“古文辞类篹”。
古文选本的范例和高峰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清]姚鼐 编 黄鸣 标点
繁体竖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5413-9
228.00元
内容简介
《古文辞类篹》一书,由“桐城派”大成人物姚鼐编选。本书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类,在每类之下说明文体源流;共选文719篇,大都附有精彩评点。本书是直接体现“桐城派”创作观的名著,与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的文集一起,是“桐城派”的核心经典,编选精到,广为流行,具有总结性质,可以称为古代文选的范例和高峰,与《骈体文钞》《七十家赋钞》被张之洞《书目答问》誉为“最古雅有法”的三种选本,数百年来影响巨大。本书以李承渊求要堂本为底本,此本已经过李承渊和萧穆、吴汝纶等晚清学者以康本和吴本对照校勘,文字上较为完善;且保留了姚鼐的全部评语和圈点,呈现了《古文辞类篹》的本真全貌,便于读者了解桐城义法。
内页展示
【上款预售】《古文辞类篹》(标点者黄鸣先生题写上款+签名钤印)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