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每天必逛的隆福寺
评论人:北京青年报
2020-01-15 15:39:52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书名:
《二条十年(1955-1964)》
作者:赵珩 出品:中华书局2019年8月
1955年秋在二条院内,这是搬入二条的第一年
每天放学以后,猪市大街是必经之路。那时的猪市大街已经很宽了,沿着猪市大街向东走,就可以到达东四牌楼。车辆要从牌楼下穿行,机动车走中间的大牌坊下面,而三轮、自行车则走两边的牌坊下面。我下学时间是比较从容的,可以一路闲逛着回家,但是走直角拐弯的时候很少,大多是从路南过马路到路北,穿行隆福寺回家,也就是从隆福寺街的中间进去,再向右拐,顺着隆福寺的东段出口便是东四北大街,一过马路就到东四二条了。
隆福寺的南口比较宽,就开在猪市大街上,正对着隆福寺的山门。这是我放学后步行回家,经常会走的一条路线。之所以爱走这条路线,就是可看的东西多,热闹。
那时候的猪市大街算是名副其实的,还有很多“猪肉杠子”。每家“猪肉杠子”的店铺门口,都挂着一串吹足了气的猪尿泡当幌子,以示此店专营猪肉生意。小孩子们都以为挂着的是白色的气球。由于猪市大街上的“猪肉杠子”多,这沿街的白色“气球”很是壮观。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每日里往来于这样的一条街市,何趣之有?
所以每天放学后,我都喜欢选择穿越隆福寺街的路线回家,一路既热闹喧嚣,又充满了各种不同的乐趣,以至于流连忘返。
从隆福寺人民市场的南口拐进不远,便是原来隆福寺的山门,从山门往右一拐,便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叫隆福寺街,而隆福寺的山门正对着这条街的中段。我通常是过了山门右拐向东,朝着家的方向步行。早在清末,隆福寺整条街都很繁华,但是自民国中期以后,隆福寺的西段已经衰落,只有一家照相馆和两家医馆,商业已经极少了。我很少走隆福寺的西口,因为西段无甚可看。
50年代,隆福寺已经没有了传统的庙会,再后来,政府将不少摊贩商号聚集于此,在山门内建了东西两个货场,实际上就是原来大雄宝殿的位置。那里售卖各种百货,有服装、鞋帽、食品等,成了常年营业的热闹市场,称为“东四人民市场”。隆福寺一带,本来就是老北京城里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据说当时的老百姓买东西,除了去前门、西单、王府井,便是来这里了。不过,那时的隆福寺已基本不存在了,只剩下山门和最后一层大殿,也都破败不堪。但隆福寺人民市场内的买卖很兴隆,每天光是夹道摊贩的吆喝声,就显得非常热闹。隆福寺街上还开设了不少商铺,例如照相馆、电影院、剧场,还有“花局子”(花店)和书店,以及两家出名的餐馆,另外还有许多经营着各种日用杂货的“山货铺子”等。
在隆福寺的山门内外,平时会聚集不少售卖传统小吃的小商贩,如卖豆汁的、卖凉粉的、卖扒糕的、卖切糕的、卖面茶的、卖灌肠的以及老北京的各种小吃,整条街烟熏火燎的,热闹极了。路人们左顾右看,各种美食令人目不暇接。我每天放学后,也爱路过此地停留一会儿。那时家里不许在外面吃零食,说实话也不太馋,并没有想尝尝的欲望,加上小孩子手里也没有零花钱,所以只是看看而已。最多是去浏览临街几家电影院和照相馆的橱窗,看看橱窗里更换了哪些电影招贴画。
隆福寺里还有一些卖京虫的小摊,不过多是卖蝈蝈和蛐蛐(蟋蟀)的地摊儿。我常在摊边上驻足,蹲着看上半天。老北京人玩鸣虫是有历史的,其中的斗蛐蛐,基本是从每年的夏季入伏后,到当年的白露以前,对应着蛐蛐的生长期。而卖蝈蝈的人,一般都是周边农村的农民,农闲时进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卖,担子上是密密麻麻的蝈蝈笼子。笼子有拳头大小,全是由苇篾儿编成,编得结实又透气。
卖蝈蝈的从来不用吆喝,都是拿一摞竹板甩打,就像打快板一样。若是担子两头的蝈蝈随行不停鸣叫着,也是很好的“吆喝”。所以在家听闻院外有一群蝈蝈鸣响的动静,必是卖蝈蝈的人正在经过。当然,也有在像隆福寺这样的热闹市场上,应季摆摊销售的贩子。不过隆福寺里,卖蝈蝈的只卖蝈蝈,而卖蛐蛐的摊位上往往既卖蛐蛐,也卖“油葫芦”(也是直翅目蟋蟀科的一个品种)。
我的家人平时都爱清静,不喜吵闹,因此我自小对“油葫芦”、蝈蝈这样的鸣虫都不甚感兴趣,但唯独对斗蛐蛐情有独钟。当时隆福寺里,一只下品的蛐蛐被俗称为“老(音劳)咪”或“棺材板”,价格是二三分钱一只。若是中上品的蛐蛐,如个头大又长着一对锋利大紫牙的“青头”,最贵能卖到两毛钱一只。
我记得自己三年级那会儿,人小不谙事,曾被一摊主蒙过一次,花了八毛钱买了只蛐蛐,当了一回“大爷”。记得当时的摊主把那只蛐蛐夸得天花乱坠,仿佛就是一只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当天我将那只蛐蛐带回家之后,适逢家里来了一个懂行的客人,一听我买了八毛钱的蛐蛐,说幸得我这蛐蛐尚未拿去斗过,不曾被伤,还可去找摊主理论一番。于是这位家中的客人,带着我回隆福寺找那摊主,数落了一番摊主蒙孩子的无良,才将这只八毛钱的蛐蛐给退了回去。
隆福寺街不长,但附近却有四家剧场影院。其中东四剧场因为在隆福寺东面东廊下的胡同深处,不在隆福寺街上,因此路过隆福寺街时无法直接看到。而另外三家都临着隆福寺街,从东向西依次为明星电影院、东四工人俱乐部,以及蟾宫电影院(后来曾改名叫长虹电影院,近几年已经不存在了)。
我每天路过的时候,常关注影院门口的电影上映预告,看看最近上映什么电影。电影预告是手工绘制的,各个影院画电影广告的很有高下之分,画得好的非常见功力,没有美术基础是达不到的。画得差的就显得色彩生硬,俗而粗糙。电影广告一贴就是半个多月,都是悬挂在影院的一侧或是大门的上方。而电影内容介绍则通常是贴在有玻璃框子的宣传栏里,八张彩色印刷画片一组,下面有类似小人书一般的简短文字,用以说明情节。一张图一张图看过去,很有看“大小人书”的感觉。
50年代末,在隆福寺东街的中部,也就是在东四工人俱乐部的对面开了一家冷饮批发部,整天冷冻机轰鸣,走到门口就能闻到一股阿摩尼亚(氨气)的味道。这家批发部每天批发各种冰棍、雪糕、冰砖、冰激凌、紫雪糕等,门口总是有很多小贩排队等候趸冰棍。批发部的旁边也开了家冷饮店,虽然店面不大,但是各种雪糕冰砖应有尽有,这对孩子来说远比那些传统小吃更有诱惑力。
在东四工人俱乐部的西侧,有家花局子,应该算是隆福寺里历史悠久的老店了。那时的花局子不像现在的鲜花店以鲜切花为主,而是以盆栽的花草植物为主。一进入花局子,迎面扑来各种花木的香气和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栽培花木上的肥很多是马掌肥,要在水中浸泡很久才能用,因此在门口就能闻到浸泡马掌的臭味儿,与花木的芬芳交织在一起,形成花局子特有的气味。我记得每逢过年,我家都要在那里订购腊梅、一品红、迎春、金桔等,由花局子给送到家里。
二条十年(1955—19...
发布时间:2019-08-01
作者: 赵珩著
ISBN号:9787101139679
价格:
¥56.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