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中华书评
>
详细页
芥子小昆虫,人类大文化
评论人:中华书局1912
2024-07-29 17:04:23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如果说“有趣”是一个意义很宽泛的形容词,那《人间小虫:虱子、蚊子与萤火虫》(以下简称《小虫》)这本书,则把“有趣”具象化,变成读者的一串串笑声。
《小虫》是上海师范大学王宏超教授的最新作品,围绕虱子、蚊子、萤火虫,讲述它们与人类种种趣味横生,甚至闻所未闻的故事,让人大开眼界!
虱子原来有文化
万万想不到,虱蚊也有其文化上丰富的意义。王教授在《小虫》的第一部分介绍,文人们常把虱蚤、蚊子与贪官作比对,贪官上任,侵吞剥扣,吸尽民脂民膏才肯罢休,这与虱蚤、蚊子吸噬人血何其相似。我不禁想到元代无名氏作的《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膆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这首小令以蚊子的瘦小,反衬“贪小利者”的极尽贪婪,正如书中所说:“以小虫讽喻世事人情。”阅读的乐趣之一正在于此,电光石火之间,正在看的内容与之前看过的,在脑海里发生碰撞,进而产生一种加强记忆的成就感。
一个人如果生了虱子,往往是不讲卫生。北宋宰相王安石就因此“贡献”了一个“虱游相须”的笑话。不仅如此,《小虫》还介绍,中世纪瑞典的兴登堡流行着一种选举市长的习俗:“候选人围坐在桌子旁,头低着,把胡子放在桌子上。一只虱子被放在桌子中间,接下来就很关键了,虱子钻进谁的胡子里,谁就是下一任市长。”虱子还有这样的妙用,真令人想不到。
陈子展《王安石和虱子》
阅读《小虫》,既有开怀,也有感慨,如读至宋徽宗不识虱蚤一事:
宋徽宗赵佶被金国掳去,囚于五国城,写信给旧臣说:“朕身上生虫,形如琵琶。”([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大概宋徽宗的手下勤快,以至于他竟然没有见过此物;境遇衰落,马上虱蚤上身。见惯了歌舞繁华的皇帝,直把虱子作琵琶,也算是令人心酸的一幕。
一国之君落魄至此,确乎让人心酸。但想想靖康之难,国破家亡、哀鸿遍野,皇帝一人的遭遇,与芸芸百姓遭受的苦难相比,不值一提。紧挨着,《小虫》又提到征战中的兵将容易生虱的事,我的愤慨很快便转为肃然起敬——
宋代刘斧《青琐高议》提到后唐庄宗李存勖积极进取,最终夺得天下:庄宗英武善用兵,隔河对垒,二十年马不解鞍,人不脱甲,介胄生虮虱,大小数十百战,方有天下。得之艰难,可知之也。征战沙场多年的朱德总司令也说过:“如果身上没有虱子,还配谈什么革命呢?”
虱子让人痛恨,但它们不是全然无用。比如,搔痒促使人类发明了搔痒工具,“痒痒挠”有个绝妙的别名就是“不求人”;钱锺书在《围城》中将痒转化成文学的描写……最让我拍手叫绝的,是书中记录的一则灯谜:
杭城元宵,市有灯谜,曰:“左边左边,右边右边;上些上些,下些下些;不是不是,正是正是;重些重些,轻些轻些!”
此则灯谜简直把“搔不到痒处”的神态写绝了,令人捧腹。
蚊:怎一个恨字了得
若要概括人类与蚊子之间的关系,《小虫》回答得十分准确——“怎一个恨字了得”。书中关于蚊子的部分共有六个小节,其中“蚊子的哼哼”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且看王教授如何将这平凡的哼哼声写出“花”来——
五代时期南唐的杨鸾大概夜夜受困于蚊子,但又无可奈何,于是作诗一首:
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成团。每到更深人静后,定来头上咬杨鸾。(《即事》)
诗人被蚊虫叮咬的委屈可见一斑,但我顾不上同情诗人,反而欣喜发现了一首万能模板诗,但凡名字是两个字的,用自己的名字替换掉诗人的名字,便是又作了一首“新诗”,很可以发到朋友圈,炫耀炫耀自己的才华,与亲友玩笑一下。
[南宋]佚名《竹树驯雀图》及食蚊局部
与杨鸾一样,饱受蚊子哼哼之苦的,还有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王教授表示,鲁迅先生最受不了的就是蚊子的哼哼。在他看来,跳蚤虽然可恶,但算得上是有修养的坏蛋——只是默默地喝血,还能留给人一片清静,但蚊蝇则嗡嗡乱叫,让人心神俱乱,片刻不得安宁。鲁迅先生曾说:
跳蚤是咬而不嚷的。默默的吸血,虽然可怕,但于我却较为不麻烦,因此毋宁爱跳蚤。在与这理由大略相同的根据上,我便也不很喜欢去“唤醒国民”。(《集外集拾遗补编》)
不愧是鲁迅,从蚊子哼哼即能想到“唤醒国民”这样深刻的问题上,难怪鲁迅先生依旧“活着”。
大部分人对蚊子的声音深恶痛绝,但《小虫》也关注到有少量的异数喜欢听蚊子的哼哼,甚至有人很是欣赏蚊子的仪态,认为那非常美丽:“娇弱的仪态,精致的色泽,且戴了长长的羽毛头饰,使我们回忆起齐菲尔特寓言中所夸耀的那些神情来。”对此,王教授戏言:“此类作者若非故作奇怪之论,就定是受到了什么刺激,开始胡言乱语了。”深以为然。
诗意萤火虫
一个有萤火虫的地方,总不会让人失望。
萤火虫是大多数人喜爱的昆虫,代表着美好浪漫。不过,这并非它唯一的寓意。《小虫》细数了诗歌中萤火虫的多种意蕴,比如,萤火虫出没之地,常为人少偏僻之处,故诗人们常用萤火虫来表达孤独荒凉之情绪,“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即是一例。再如,萤火虫虽有光亮,但仅为微芒,所以常用作自荐时的谦辞。曹植在《求自试表》中写道:“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萤火虫》
王教授是美学研究出身,阅读全书,尤其是萤火虫部分,时时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溢出的审美情趣。譬如下面这段话:
在夜间,孤寂的人因萤火虫的存在而有了相伴的欣悦,陈继儒《咏萤》其七写道:“夜静帘初卷,风微帐不开。似怜无睡客,特遣小星来。”
萤火虫之美,或在于听觉与视觉之间,现实与想象之间。幽暗的夜晚,没有灯光的辅助,视觉关闭,人就进入听觉的世界之中,“耳朵是夜的感官”([法]阿兰·科尔班《沉默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胡陈尧译文)。人回到了听觉,也由此回到了内心,回到了精神和情感的世界。
这样的文字,谁读了不喜欢?
阅读《小虫》,像是驾着一叶扁舟,顺流而行,沿岸是人间小虫构成的一道道文化和审美景观,心随境转,时而乐不可支,时而感慨万端,时而大开眼界……不亦说乎!
《小虫》关注的是微虫的芥子世界,讲述的却是人类大文化。
(统筹:一北;编辑:旋炫)
人间小虫:虱子、蚊子与萤火虫
发布时间:2023-08-30
作者: 王宏超著
ISBN号:9787101162486
价格:
¥59.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