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8月,《孙中山史事编年》由中华书局出版。2017年11月,中华书局近现代史编辑室主任、《孙中山史事编年》责任编辑欧阳红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孙中山史事编年》第十一、十二卷作者孙宏云,就该两卷内容上的创新与研究上的突破,进行了对话。
孙中山史事编年(全十二册)(精装)
孙宏云,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学科史(偏重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学与法律)、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与政治思想史、中日关系史(偏重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孙中山史事编年》第十一、十二卷作者。
欧阳红,中华书局近现代史编辑室主任,编审,长期从事近代史专业图书的出版,承担多个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的编辑出版工作,是《孙中山史事编年》一书的责任编辑。
一、编辑提问:
《孙中山史事编年》是孙中山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以孙中山为中心的近代中国长篇史著。该书全面整理孙中山生平活动,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孙中山的言行思想,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史事。作为《孙中山史事编年》作者团队中的一员,您负责编写1924年9月—1925年3月这一时间段的内容,首先请简要介绍一下您在撰写过程中,发掘利用了哪些新的资料?
孙宏云答:
与陈锡祺先生主编的《孙中山年谱长编》、罗刚编著的《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等年谱类著作相比,《孙中山史事编年》第十一、十二卷在资料搜集、利用方面有比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
一是报刊资料较为丰富,这两卷征引了《申报》《广州民国日报》上海《民国日报》《北京日报》《京报》《晨报》天津《益世报》天津《大公报》长沙《大公报》《时报》《时事新报》《中华新报》《顺天时报》《盛京时报》《香港华字日报》香港《大公报》《东方杂志》《向导》周报《台湾民报》《台湾时报》《中国国民党周刊》《政府公报》《大本营公报》《東京朝日新聞》《大阪朝日新聞》《大阪毎日新聞》《中外商業新報》等三十种左右的中日文报刊资料。这些报刊政治背景各异,利益诉求不同,因此对于人物与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往往差别很大。扩展报刊史料,不囿于一党一派的媒介,正是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事实的真相。
二是查阅利用了国民党党史馆收藏的“环龙路档案”和“五部档”。
三是利用近年来新出版的私人日记、函电、文集等资料,如《李仙根日记•诗集》《古应芬家藏未刊函电文稿辑释》《谢持日记未刊稿》《康有为往来书信集》。
四是参阅了一定数量的日文资料。如陈德仁、安井三吉编《孫文講演〈大アジア主義〉資料集》、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書》、久保田文次编《萱野長知・孫文関係史料集》及天羽英二《天羽英二日記・資料集》。
二、编辑提问:
据我所知,《孙中山史事编年》是一部高水准的孙中山研究著作,超越了以往孙中山研究成果,请从作者的角度谈谈《孙中山史事编年》第十一、十二卷在学术观点上有何突破和创新?订正了哪些史实?充实了哪些细节?
《孙中山史事编年》这两卷结合新史料,通过比勘各方言论报道,检视既有观点,或表示存疑,或进一步佐证确认旧说,或提出新说,多以页下注的方式予以说明。以下择要略举数例:
首先,关于段祺瑞所派代表许世英抵粤会晤孙中山的相关问题。
对于许世英抵粤赴韶的日期、目的以及与孙中山会面情形等,各方记载多有出入,本人在这两卷中分别予以考证,或倾向于其中一说,对于难以断定确切真相者,则列出不同说法,以示存疑。
其次,关于孙中山移师韶关的时间问题。
《国父年谱》《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等各种著述将其定在9月12日。《孙中山年谱长编》编者据《广州民国日报》报道,认为孙中山移师韶关应是9月13日。本人据《李仙根日记》的明确记载(9月13日,“大本营迁韶关,予随帅节。九时启行,乘粤汉车,下午五时抵埠,驻车站”。)进一步确定9月13日说。
再次,1924年11月28日孙中山与大阪《英字新闻》记者谈话,强调列强应停止破坏行为,并归还中国的主权。
《孙中山全集》《孙中山年谱长编》均未究明《英字新闻》的原名,认为是《告知报》或英文《日本年鉴》,或称之为“The English Mainich”,本人认为《英字新闻》实际上应该是The Osaka Mainichi,而所谓“《日本年鉴》”应当就是The Japan Chronicle。
三、编辑提问:
《孙中山史事编年》对近年来所有孙中山研究的新说与进展,都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吸收,并作出建设性的回应。您所撰写的两卷《史事编年》较《孙中山年谱长编》同一时间段扩充了许多内容,篇幅增大了数倍,请概括下您写作时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其中有哪些收获?
第一是补充了大量具体的条目,使谱主的活动细节显得更加丰富,其与各方的联系也得以进一步凸显。
第二是发现新史料。如《益世报》刊载康有为自杭州致段祺瑞之电文,要求恢复优待清室,力谓孙、冯不可共事。此件就未收入姜义华主编的《康有为全集》以及张荣华编校的《康有为往来书信集》。
第三是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如广州商团事件、孙中山北上宣言的发表时间、绕道日本赴天津的决定问题、赣省地盘之争、大亚洲主义演讲、对苏遗嘱等,尽可能全面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介绍最新的学术观点。
第四是考辨材料及史实,订正文字讹误、既有观点,提出新说,或排列异辞。
第五是注重发掘时人的相关报道与评述,当时的记者、社论员,基于其观察与研究,对当时政局有着不少深刻见解。对于热点事件(如广州商团事件、善后会议等)与各方关系(如孙中山与段祺瑞政府),时人往往有深入剖析、专题叙述与梳理总结,不少观点眼光独到。这些资料,广泛散布于各类报刊之中,本人在这两卷中加以搜罗整理,有助于拓宽了解史实的更多途径,透过时论的视角,可补后人隔世论事之憾。
孙中山研究最新成果
高水准的重要学术著作
(全十二册)
主编:桑 兵
副主编:吴义雄 关晓红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装帧:精装(全12卷,12册)
书号:978-7-101-12459-0
定价:990.00元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