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越王勾践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说起他,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在吴国为奴多年,忍辱负重;回到越国后的他决意复仇,于是在座位上挂了一颗苦胆,坐着卧着都要看苦胆,吃饭时也尝一下胆的苦涩之味,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仇恨与屈辱。最终勾践带领越国人民发奋图强,一雪前耻,击溃了吴国。
在吴越争霸的过程中,还有一位“说谎”大师,那就是伍子胥。很多人对于伍子胥的印象,停留在其为了替父亲报仇而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带领吴国大军大破楚国后鞭打楚王之尸,或是力谏吴王夫差而不得,最终壮烈地死去。对父亲来说,他是孝子;对吴王而言,他是忠臣。其实,身负孝子忠臣之名的伍子胥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说谎”高手。当父亲伍奢为奸臣陷害而被捕后,伍子胥也受到了楚王的追捕。他一路逃窜,靠的就是不停地“说谎”来隐瞒自己的身份和意图。在最终到了吴国后,伍子胥先是伪装成疯子在集市上乞讨;在知晓公子光想要篡位的野心之后,他又伪装成农夫在田野耕作,制造与公子光偶遇的假象;为了帮助公子光实现抱负,他又将刺客专诸献给公子光,然后骗吴王僚前来赴宴,成功行刺,使公子光成为了吴王阖闾;但是当阖闾询问他该如何治国时,他依然隐藏了自己想要杀回楚国复仇的目的,说自己并不知道如何治国。
吴越两国的争霸看似是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之间的较量,实则是勾践和伍子胥这两位“说谎”高手之间的比拼。勾践试图“欺骗”夫差,获得后者的信任;而伍子胥则看破了勾践的伪装,努力让夫差了解勾践的真面目,却以失败告终。可以说,勾践最终的成功离不开“说谎”、隐瞒和掩饰;而吴国的失败,则在于说真话的伍子胥无法获得夫差的信任。“说谎”成为了吴越之间博弈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