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电视剧《狂飙》火爆出圈,意外带火了《孙子兵法》,使其热度骤升、流量大增。不少人开始研读《孙子兵法》,希望从中汲取智慧。时至今日,尽管电视剧的热度已渐渐冷却,可《孙子兵法》热度依旧不减,在各大销售平台的排行榜上,始终稳稳占据着一席之地。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历久弥新的传奇经典。
在司马迁的笔下,孙武以对兵法的精到见识,远赴吴国拜谒阖庐,期望得到重用。吴王阖庐阅读了孙武所撰兵法十三篇,了解了他的军事思想之后,又进而想通过“小试勒兵”,以了解其用兵才能,于是便有了“吴宫教战”的精彩一幕。后来,孙武没有辜负吴王的期望,在其后吴国数次对外战争中,均不遗余力地贡献了自己的才智,他参与指挥的吴、楚柏举之战与吴、齐艾陵之战等,均为春秋史上的经典战例。由此可见,孙武并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空有理论的书生式军事家,而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的军事巨匠。
战略引领战术《孙子兵法》开篇便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了军事学研究对于国家存亡、百姓生死的重大意义,这是一种宏观的战略考量。基于此,战略层面要先确定战争是否符合国家利益,是否有必要发动战争,从而为战术的运用指明方向。例如,“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明确了不同层次的战略手段,优先选择通过谋略和外交来实现战略目标,避免不必要的武力冲突,只有在其他手段无效时才考虑攻城等激烈的战术行动。
战术支撑战略《孙子兵法》中提出了众多战术原则和方法,如“兵者,诡道也”,强调用兵要善于运用诡诈之术,包括示形、利诱、使乱、使怒、使骄、使劳、使离、突然袭击、出奇制胜、避实击虚等,这些战术的灵活运用能够在具体作战中创造有利条件,实现战略目标。例如,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通过巧妙地运用战术,将士兵置于绝境,激发其战斗意志,从而以少胜多,为实现其战略布局奠定了基础。战术的实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战略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如在战争中,当发现原定战略因敌方的变化或其他因素无法顺利实施时,就需要通过战术上的调整来重新掌握主动。例如,当敌军加强了正面防御时,可以采取迂回战术,从侧翼或后方攻击敌人,以实现战略上的突破。
两者相互配合战略和战术在不同的层面上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战略层面着眼于宏观的、长期的目标和规划,而战术层面则侧重于具体的、短期的作战行动。在一场战争中,战略决策决定了战术行动的方向和重点,而战术行动的效果又会反过来影响战略的实施和调整。以官渡之战为例,战略上,曹操处劣势,却立足长远,制定坚守待机、寻机破敌方针,欲拖垮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困难的袁绍大军,以弱抗强、谋逆转格局。战术上,曹操先派军袭扰袁军粮道,后依情报亲率精锐奇袭乌巢,一把大火烧尽袁绍粮草辎重,结果袁军军心大乱,曹军乘势反攻。此次战术的胜利助曹操实现战略设想,扭转战局,奠定统一北方根基,尽显战略与战术相辅相成之功。
战略上要善于等待和把握时机,而战术上则要迅速果断地行动。《孙子兵法》中说“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形象地描述了军队在不同情况下的行动节奏。在战略时机未成熟时,要像山林一样沉稳,耐心等待;一旦时机到来,就要迅速出击,像烈火一样凶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