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应该怎么学?问十个学生,八个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贝多芬(背多分)呗。”在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是一线教学老师的意识里,历史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那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不背能记住吗?那些纷繁复杂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不背能答题吗?在经年累月的死记硬背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也逐渐消磨殆尽。更可怕的是,一些固有的甚至错误的历史知识或者概念刻进了脑子里。以至于有历史系教授面对大一新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求你们把自己以前学过的全部忘掉。”如果说10年前,死记硬背还能拿个高分,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历史学科正在经历一轮巨大的变化,“背多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1历史学科地位的提升,体现国家“以史育人”的重要目标2019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普通高中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科逐渐投入使用。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者,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的顶级历史学家。翻开新教材我们看到,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重视史料,无论是教材的正文,还是“史料阅读”“学思之窗”“历史纵横”和课后的“探究与拓展”等板块,都精心选取了大量的直接史料。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就有选自《韩非子》《史记》《战国策》《孟子》《周礼》《尚书》和《左传》等多部著作的文献史料的摘录或者摘编,这些史料经过编者、校者的反复考证、推敲,具备极高的史料价值,是对课文中重要知识点的解释、补充、拓展和深化。高中历史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时,随着新高考改革在全国的逐步推行,历史从以前的文综副科,升级为新高考“3+1+2”模式下的限选学科(物理、历史至少选考一科)。统编教材的推行和学科地位的提升,体现了国家以史育人的殷切期望。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五大核心素养相互关联交融,构成了中学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课程目标。其中,“史料实证”不仅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2史料是什么?史料实证为何重要?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门以“过去”为研究对象的特殊学科。历史长河浩浩荡荡,过程是不可逆的,要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留存至今的史料。正如顾颉刚先生在《中国当代史学》提到的:“治史学的人所凭藉的是史料,有史料然后方有历史。”
1
历史学科地位的提升,体现国家“以史育人”的重要目标
2
史料是什么?
史料实证为何重要?
顾颉刚先生
3
史料实证题作为一种固定题型出现在新高考试题中
4
如何提升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史料研读(中国古代史卷)(全二册)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