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挺先生
1962年10月8日中华书局为《明史》点校致郑天挺函
毅老(郑先生字毅生)和我连屋而居,共案而食,日得数见。当时住局诸君以毅老年龄最长,因共推为祭酒。毅老体质甚健,晬面盎背;对人态度寓和蔼于严正之中,言笑不苟;谈起学问来,虚怀若谷。
1965年春“二十四史”点校诸史家合影于颐和园,左起:罗继祖、汪绍楹、郑天挺、刘节、张维华、卢振华、卢振华夫人
《明史》标点工作原由南开历史系林树惠、朱鼎荣、傅贵九三先生承担,继由郑先生全面复核修正。郑先生对《明史》点校工作异常细心,充分体现了老先生对整理史籍的认真负责态度。他在中华书局期间,在点校《明史》过程中,曾以札记形式写有《明史零拾》数十篇,打算《明史》点校完毕后,再整理成书。这些札记,所存已不完整。现将个别片段摘录如下,以见一斑。
《明史零拾》一:
《明史》卷二十《神宗纪》,隆庆六年六月“罢高拱”,宜作“高拱罢”。纪文前后均无此体(页一下)。此条《史稿》不载,或雍、乾史臣所加。
万历十六年四月,“振江北、大名、开封诸府饥”(页九下)。此事《史稿》不载。语颇费解。如为诸府并列,则江北非府名;如非并列,则大名、开封不在江北。或江北诸府及大名、开封也。
《明史》不如《史稿》。万历十年五月免孔子等后裔赋役事,是其一证。《史稿》说明先师、先贤、功臣,比较易于明白。
…………
郑天挺“二十四史”点校发言要点
原校样“银定歹成”,或加顿号作“银定、歹成”,或不加,不很一致。“银定歹成”在卷二一《神宗本纪》已见,不记如何标点,似可一查。案卷三二七《鞑靼传》,“天启三年春,银定纠众再掠西边,官军击败之。明年春,复谍入故巢……其年,歹青以领赏哗于边,边人格杀之”。歹青与银定分列,似以加顿号为宜。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案《崇祯实录》卷三、《国榷》卷九一崇祯三年八月癸亥条都作“藤县人”;《明进士题名录》万历己未科也作“广西梧州府藤县民籍”,是此处东莞应作藤县。但《明史稿传》一三一《袁崇焕传》已作东莞人,清乾隆《一统志》及广东省县志均以袁崇焕列入广东广州府人物之内。三校原稿已将此条改为藤县人,建议只作校记,不改原文。
1979年12月《探微集》中华书局发稿单
(原载《回忆中华书局(下)》,中华书局1987年2月版,现收录于《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原标题为《郑天挺与中华书局》)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郑克晟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系郑天挺先生哲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所)和古籍所工作,亲身经历了1949年后史学界教育界的重大事件和风风雨雨,并与老一辈学者有很多接触,交游甚广,博闻强识,熟悉学林掌故。书中,作者忆师友生平、交游和学术成就,谈读书治学的经历。本书图文并茂,收录约二百幅插图,其中不少照片、信函手迹是首次披露。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生态,并可补一些学者的生平事迹,鲜活真实,极为珍贵。
作者简介
郑克晟(1931年9月14日—2022年12月25日),祖籍福建长乐,生于北京。著名的明清史专家。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至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工作,1963年调至南开大学历史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1989—1994年任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郑克晟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教学和研究,曾参加《明史》点校工作,任中国明史学会顾问。已出版专著《明代政争探源》、《明清史探实》、《明清政争与人物探实》,合著《清史》(上编)、《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明清史资料》、《郑天挺学记》、《郑天挺纪念论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内页欣赏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