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安:
昨天同时接到你的三月廿六、廿八两信,均悉。
《太一考》、格纸、衣服、丸药,都收到。蘑菇如贵,你可买些冬菇寄来。
父亲到北平来,实非易事。这因周司长既兼了财政厅长,又常到南京去,把运司的事都交给父亲,运使不走,他是不能走的。不知何故,父亲和继母这回都很镇定。又曾曾请迁至赵虚谷家,为父亲所不赞成而止。他说:“就是日本人要占据杭州,也不会打的,因为此间无可守也。”但我想,只要中国军人有抵抗的决心,杭州何尝不能守,闸北正是一个好例呵。
昨天父亲们同我游灵隐、公园,到三义楼吃饭。吃了七样菜,斤半酒,只四元;可是堂彩加一,小账又加一,国难捐百分之廿,筵席捐百分之五,加出了一元八角。现在的时局,连吃小馆子也不容易了。
在三义楼中碰见了潘健卿一家人。他们也是从苏州逃出来,先到湖州,再到杭州,今天到上海了。所以不走嘉兴者,怕小轮被劫也。昨天报上又载苏州两小轮(一震泽班、一上海班)被劫消息。现在时候,逃难也不容易。健卿的父骏甫独留在苏州。女子职业中学今年没有开学。
如中日再开战,沪杭路必断。浙江省政府本有迁至兰溪之说,届时或将实行。省政府一迁,运司亦可迁,我们均将到上江去了。杭江铁路现已通至兰溪,所以去并不难。那边是崇山峻岭,有险可守的。只是从此以后,我们的通信就困难了。
谢女士的境地很可怜。她北平的母妹,每月需用六十元。田租,一年不过二百元,并且常常收不到。她自己在宁,亦须用四十馀元。就是不欠薪,不打折扣,也是一个不够;何况现在是欠而又扣呢。我在苏州时,曾与一函,劝其常到黄振玉家谈谈,因为振玉夫妇很有生活艺术,贫而不改其乐,常与接近可以减少闷郁。又勉以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在公馀自己做些工作,我终有法子帮助的。
到杭后接其来书,谓接到我信,为之涕流不止。这想来是安慰她的人太少了,所以我的信已使她感激如此。但因此我却不敢给她信了,只为怕她误会了我的意思。我是最会写信的人,不写则已,一写必长。在异性之间,不得不谨慎。所以,以后还是你多和她通信吧。政府名说迁往洛阳,但是去的实不过一小部分。尤其是女子,迁去的必极少。你如去信,仍寄珍珠桥十八号可也。(我望你多去信,因谢女士性质和你相近,你们应当有较深的友谊。她现在境遇痛苦弥甚,必须有人安慰之也。)
现在教育部长是朱骝先,我何尝不可为她去函,请求加俸。但现在这时候,决不是请求加俸的时候,我的信是不便写的。我以前曾劝她搜集从前私塾中读本,作一教育研究论文。这次过宁时,她亦提起,我仍劝她做。因此题尚无人做过,可以做得好,且她既在北大教育系毕业,又在教育部服务,应当发表几篇教育论文,以表显其专长。如能有此,我为她进言亦比较容易。只是穷愁的人,什么事情都不得定心做,恐成虚愿耳。
览报,悉伍叔傥已做教育部参事了。这种昏庸老朽的人,除做官外更无他事可做。但他而做教部重要的官,亦见国民政府之仍无异于六七年前之北京政府耳。
谭女士现在有一男友,是黄克强的第二子,名一中,号厚端,是日本留学生,学经济的,亦在内政部办事。与她既同事,又同乡。我看他们的样子是很亲密的。她年已三十,不可再蹉跎,我深祝他们的成就婚姻。如有喜柬寄来,可送一银杯或银盾,请起潜叔写“同心救国”四字镂之以赠。我到杭州后未尝给过她信,并不是忘记了我和她的友谊,盖我的心虽坦白,而彼方之疑或所不免,我不愿以我故而伤损他们间的感情耳。看她没有信到北平(她尚不知我留杭),可见她们的进行很顺利,她正在陶醉之中,故不复念及其他友人也。
我们五年前所认识的女友,蒋、彭、刘,都嫁了。吴、谭,都有嫁的可能了。只有谢女士,还没有着落。曹恢先,是很有与她结合的趋势的。但去年听慕愚讲,他有意而她不愿。今年过宁,则知他已到江西去了。永远使她成一个孤另另的人,终非办法。我很想替她做媒,可是她年纪大了,和她年纪差不多的男子差不多都已结婚了。这怎么好?履安,你心目中有适宜的人吗?再有一层,她割过三次肚皮,还可嫁吗?如她到北平来,你和她见面,最好留她在我家住几天,私下问问她。如果可嫁,她的亲事总在我的心上。芸圻亲事今如何?
小香水在广和演剧,可惜我不得见。她如再演,你可去看看。我觉得她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所以能以哀剧感动观者。这几年她大约常在沈阳出演,因东省之亡,她又到平津了。北平在民国初年秦腔甚盛,今则极衰,加以她年龄已长(约四十馀),扮相亦差,恐怕不能号召了。或者她已专演须生戏而不演青衫戏,故你看见的剧报是《别母乱箭》,她是起周遇吉的。
颉刚。廿一、四、四。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第五〇通,1932年4月4日)
颉刚:
这一星期连接五信,快慰之至。
我说了“宁成全你而牺牲我”一句闹玩的话,引了你说了一大篇话。我嫁了你十三年,岂不知你的人格和性情,来信的话你也是常同我谈起的,见你对于朋友或学生终以忠实相待,对于我岂有负心的道理。你若不辨白,我也决不疑的,请你放心。致于你说我“要回苏州去”一句话,我何尝有此言,你真冤我了。
绥贞于今天才回去,因星期刮风。她来了十天,我同她逛的是颐和园、玉泉山、达园、海淀,本拟至香山,因她走不动,故未去。所以在这十天内少给你信,使你盼望,对不起得很。
那天到达园,遇见新请的滕白也先生,他籍荡口,现与沈勤庐同住爱蓬室。他在燕大任图画雕塑,所奇的不用笔而用手指,起潜叔请他当时画一张竹,我看见画得真快,并且手指又能题款。你曾见过这种画法吗?
朱家骅日内在平,报载有些任务,不作政治,他调内政。闻胡适要长北大,就否尚未决定。胡适先生在二月前曾患盲肠炎,在协和割治,我当时忘记告你的。
你在苏买的制陈皮等现在怎样了?虾米可放在姑大人的石灰缸内,以免起霉。
安徽大学已于三月一号开学了,三星期前李贯英来我家住二天,所以知道的。武汉大学素来未欠薪。大约受水灾、战事的影响吧,现在听人说,不是愁无事就是愁穷,奈何!
我告诉你一件事,张妈竟至介泉家服务了,二星期前七姨母至潘家遇见的,这事竟被七姨母猜中了。介泉夫人回家四月多,家内不放心,一定令玉山去叫她的。但是张妈的人太无良心了,好在我并不希奇她。张妈见了七姨母,害臊得不得了,大约以后不会再至我家来玩了。她若来(曾说四月初一烧香时要来),我也不去理她了。
殷履安致顾颉刚书,1932年1月31日
上星期进城,我见报小香水和金钢钻演的《妻党同恶报》,可惜我又没有去看。
你与郑德坤信,我未抄出,请把《火把》保留。
侯芸圻仍是单相思,听姜良夫说,他想做一首诗说出与密司陈的恋爱。此人太不自知,非碰一个大钉子不可。燕大的女生岂是你年过三十而又无貌无才无钱的人所敢想的吗?如以密司谢介绍他,恐密司谢也不愿意。因此君专会瞎敷衍,而一点没有令人敬仰,反而使人讨厌,这是他的大吃亏,也是密司容不肯的大原因。你以为对吗?密司谭得一新友,此人被她看得起,一定人才双全了。你不去信很好,免得令人起疑。她近来寄来一本《各省荒地统计表》,没有署她的名,不知是否她编的,没有附信。
和议一月多,一点没有结果,真叫人闷极了。若战,则胜败一决,人民也得安心;不战,则即行撤兵,人民也得安心。今则不战不和,延缓无期,敌对相持,逃外者流离失所,不逃者朝夕惶惶,如何是好。今年养蚕种稻恐要过时,则以后生计更无依靠,养成土匪世界,这是政府负的责啊,现在政府太麻木了!曾闻人说政府早与日本议妥,以缓和民气故慢慢发表;今又听你说要移战汉口,究竟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小民永不会知的,可叹!
起潜叔得家信,他的弟妇(新娘子)因家弟结婚,乘小轮到苏被抢,他的伯母的侄媳侄女乘轮回苏取物,被匪绑去,已放回。现在逃难络绎,这好机会湖匪那肯放过呢。我母来信,甪直离火线近,亦恐慌不堪。麻菇香菇俟领薪后去买,你要二十元也于此时寄你,一共要我寄多少钱,请告我照寄好了,如急用我即寄。你的皮大衣及皮袍须晒三天,放一些避瘟丸置在箱内。你问问又曾兄,杭纺(白色)好的及中的每尺价钱要多少。我们三人照的像片已好,不过我照得胖了一些,你看怎样?
四月十三日。履安。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第五六通,1932年4月13日)
点书影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简体横排
32开 精装
978-7-101-16188-5
88.00元
内容简介
《顾颉刚殷履安抗战家书》收录顾颉刚、殷履安夫妇1932年淞沪抗战以及1937—1943年全面抗战期间的往还家书。
1932年1月23日,顾颉刚离开北平赴杭州看望父亲,“一·二八事变”后滞留杭州数月。1937年“七七事变”后,顾颉刚因宣传抗日被日人追捕,辗转绥远、苏州、甘肃、青海、云南、四川、重庆等地。动荡的岁月中,顾颉刚与家人聚少离多,夫人殷履安操劳一家生活,辛苦支撑。山河破残,妻孥离散,家国大义,儿女柔情,每通家书背后都有一段往事,每程邮路尽头都是一双望眼,个中滋味,在往还书信里体现得淋漓而尽致,颇具故事性、可读性、生活性。
“顾殷家书”既是顾氏一家及其亲友以及学界同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如何支援军队抗战,在战火中如何流离转徙、艰难谋生的真实见证;又是个体生命在悲惨的战争岁月之中,人生际遇、家庭变故、心理感受的如实反映;更在宏大历史叙述背景之下,为弥补疏阔的历史罅隙,提供了生动的细节与丰富的素材,也是极为珍贵的档案史料。
书末附其间顾颉刚长女、次女与父母的往还书信,可与顾殷家书参照对读,使夫妇间的部分情事连贯完整,视角多维,别有况味。整理者对书信中所涉人物及其字号、别名、昵称及当时的背景、人物关系等,做了简明的注释,更便理解。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3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1926年出版《古史辨(第一册)》;创立禹贡学会和中国边疆学会;先后任厦门、中山、燕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院士。1954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点校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史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后汇编为《顾颉刚全集》。
殷履安(1900—1943),顾颉刚第二任妻子。1919年与顾颉刚结婚,不能生育,与顾颉刚相知相爱,顾颉刚家书中说:“我将来的学问事业如能成功,由于我的努力者一半,而由于你的辅助者亦一半。”钱穆《师友杂忆》中称赞说“夫人贤德,尤所少见”,“其两女乃前妻所出,而母女相处,慈孝之情,亦逾寻常”。
顾潮(1946—2023),顾颉刚之女,江苏苏州人,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顾颉刚遗著整理和研究,编撰有《顾颉刚年谱》、《顾颉刚评传》(合著)、《我的父亲顾颉刚》等;编辑《顾颉刚学记》、《顾颉刚全集》(合编)等。
目录
内页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