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进入京东购读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一再出现同《红楼梦》有关的题目,这是很好的事情,像《红楼梦》这样最杰出的传统文学经典,绝对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促进它的传播和接受。
但是要读通这部伟大的小说也真不容易。原文很长,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头绪纷繁,要弄清楚就足够费神;而关于这部小说的作者、背景、思想、艺术,历来的分析、研究、纷争,都很不容易弄明白。与“红学”有关的著作、论文、赏析,皆为数海量,令人望洋而叹,目迷五色,不知所从。
最近很高兴地看到,在中华书局新近推出的“中华经典通识”丛书中,有一本詹丹先生的《〈红楼梦〉通识》,用不长的篇幅轻松简明地讲清了《红楼梦》各方面的问题,非常适合非专业的读者学习参考,而专家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这本书的好处甚多,其中有两点最是值得称道。一是介绍有关情况相当客观简明,例如关于近贤整理本《红楼梦》,本书引言部分有这样的说明:“1982年以前,国内最流行的整理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程伟元在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萃文书屋木活字的印刷本(简称程乙本,以区别于前一年印刷的程甲本)为底本出版的。1982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整理的以脂砚斋庚辰本为底本的整理本,收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成为迄今最流行的本子。这两个通行的本子,相对来说,以脂砚斋早期钞本庚辰本为底本的整理本,更接近曹雪芹的原稿,点校整理时,又添加了相当详细的注释以便阅读,理应是我们阅读的首选。当然,1982年的整理本也有一定的不足需要注意。这种不足倒还不是钞本有许多错误,难以在校对中全部改正,主要还是庚辰本虽然是脂砚斋早期钞本中保留下较多文字的,但也只有七十八回,不但没有后四十回,前面还缺失了第六十四、第六十七两回。缺失的部分,都是由程甲本补上的。特别是后四十回用程甲本补上后,前后拼接难以弥补的断裂也是明显存在的,这会给阅读时前后衔接性理解带来一定麻烦。”
由此可知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整理本,也自有它的道理和好处。
本书正文第三部分“《红楼梦》版本知多少”对于《红楼梦》的脂批本、程(伟元)高(鹗)本以及今人整理本皆有深入的介绍,读来令人感到头绪大清,精神为之一爽;如果有青年读者觉得过于复杂,尤其是关于诸本文字比勘的部分似不免繁琐细碎,那么跳过去径往下看也是可以的。读一本书,最好的办法固然是从头到尾地通读,而选读其中一部分也未尝不可,即使是读“中华经典通识”这种性质的书籍也是如此。
此书关于曹雪芹的家世、《红楼梦》的续书以及外文译本的介绍也都简明准确,绝不枝蔓。这些地方要想往长里写,原是不很费事的,但作为一本“通识”读物,确实无须辞费。对于离开小说文本较远的信息,普通读者一般无甚兴趣,知道一个大概就可以了。
另一大可称道的地方,是对于《红楼梦》的文本、思想和艺术有着提纲挈领的深切论述。本书就如何进入《红楼梦》提出了意见,这就是:一组概念(“真”、“假”),二条线索(一条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一条以宝玉黛玉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三个空间(理想世界、现实世界、神幻世界),四季时间(情节按春、夏、秋、冬的脉络推进),五层人物(正册、副册、又副册、三副、四副),——这样的总结颇得要领,而且整齐好记,对于读者大有帮助。
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又进而提出若干更为宏观的见解,见于本书的第二部分“《红楼梦》究竟伟大在哪儿”,这一部分篇幅最多,也是全书华彩之所在。在这里作者分析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巧妙地将各种文体引入小说等方面的伟大成就,精彩迭出,读来深受启迪。
关于《红楼梦》总的特色,本书着重发挥鲁迅先生的意见,先是引用其《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的一段话道:“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写法都打破了。”接下来进而又另行引用鲁迅的意见道:“鲁迅在另外一篇文章《论睁了眼看》当中认为,以往的文学作品都是写大团圆,只有《红楼梦》让读者看清了不幸的现实;以往的文学作品都是瞒和骗的文学,只有《红楼梦》是让人睁眼看现实痛苦的。他也正是以此为价值标准,来判断《红楼梦》的各类续作的。”
这是很好的征引和发挥。曹雪芹本来也曾梦想他所处的那个社会能够变好,但他看不到办法和前途,“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他是流着泪来完成自己的小说的。
所以照我看,论《红楼梦》的大旨尚可引用鲁迅的意见——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坟 · 娜拉走后怎样》)
曹雪芹自己是梦醒了,他写小说时充满了痛苦,而这作品又足以让更多的人被惊醒。这部小说先后用过几次书名,最后落实为“红楼梦”三个字,深意其在于此乎。
通天地灵性,识世间真情,
跟着詹丹教授读通《红楼梦》
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进入京东购读
书籍详情
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进入京东购读
上架建议
传统文化/国学/素质教育/大众读物
编辑推荐
1.当代名家以通识视野导读《红楼梦》之作。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研读《红楼梦》数十年,结合个人阅读经历,真诚分享阅读《红楼梦》的障碍和扫除障碍的心得,分析了《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版本与价值、作者家族、续写与再创造、跨文化传播、“红学”队伍等问题,让读者全方位读通悟透《红楼梦》。
2.“一二三四五”五步法探路《红楼梦》。作者以一组概念、二条线索、三个空间、四季时间、五层人物的网状结构深入《红楼梦》肌理,带领读者一入门径即一览众山小。
3.将《红楼梦》人物置于小说时代背景下品评,充满人文关怀。“暖男”“林怼怼”是网络时代青年读者给《红楼梦》经典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贴的简单粗暴的标签。作者以同情之理解,褒扬了贾宝玉对女性价值超越时代局限的尊重,肯定了林黛玉个性里的真性情,纠正了立足当代看古代、重表象轻本质的认知偏颇。
4.呼应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时代议题。《红楼梦》是把传统小说情节的传奇性、超迈性转变为日常生活诗意性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尤其注重分析《红楼梦》中日常生活的诗意和机锋,拉近了与现代读者的距离,帮助读者对生活由钝感到敏感,重塑审美化的人生态度。
5.全彩图文书再现《红楼梦》的图像传播。随文配有人物图、场景图、版本图等60余幅,方便读者直观感受《红楼梦》丰富的图像传播。还可以扫描封底二维码,观看与詹丹教授面对面的小视频。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詹丹,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都市文化学博士点带头人,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小说、语文教育。著有《重读〈红楼梦〉》《红楼梦的物质与非物质》《〈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等。
目 录
购买链接
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进入京东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