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这位北宋顶流的社交圈堪称“奇人博物馆”。 翻开《东坡志林》,“非正常人类”一一呈现。苏东坡或许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灵魂挚友,从不需要“正常”作注解。“毒舌导师”欧阳修:劝人勤学的“金句输出机”苏东坡的恩师欧阳修,在书中化身“金句输出机”。某次,欧阳修对向他请教写作的孙觉直言:“写文章没捷径,只是勤读多写,自然便工。世人的弊病是写过的文字太少,又懒于读书,懒得动笔,还总想一鸣惊人,写不好也是活该!”这番犀利的点评被苏东坡记录了下来。 “毒舌导师”欧阳修向来强调勤学苦练,认为文学创作需以扎实的学问为基础。他在《答祖择之书》中提出:“学者当自勉,于功当自至”,认为学问需长期积累,文才需反复锤炼。其《卖油翁》中“无他,但手熟尔”的典故,更是以熟能生巧的朴素道理,强调了勤学苦练的重要性。苏东坡在《稼说送张琥》中提出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及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提出的“胸有成竹”理论,都是“勤学苦练论”的进一步阐释;而苏东坡《与谢民师书》中的“大略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则正是勤学苦练后超越技巧的体现。写文章如春蚕吐丝,须食尽千叶桑,方得一缕锦绣。在今天我们的学习和创作中,仍可将此奉为箴言,提醒自己打好扎实的基础,方能有机会引发质变,有所突破。所谓天才,不过是勤学多练,把板凳坐穿而已。(《东坡志林·学问·记六一语》)
《东坡志林》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