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荐书 |《古笔》:一本书读懂毛笔的前世今生
评论人:书香雄安
2023-02-28 00:24:54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书香雄安
推荐阅读
读好书 好读书
《
古笔
》
王学雷 著
中华书局出版
毛笔不仅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它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变化,成为各个历史时期文化风貌最重要的塑造者之一。
“兔毫”和“狼毫”出现于什么时候?古人更偏爱哪种动物毛制的笔?“汉居延笔”是怎样被发现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坎坷的迁徙之路?王羲之、王献之用的毛笔,和今天的毛笔有什么不同?今天的毛笔是“进化”还是“退化”了?汉唐时代笔管,其制作究竟有多奢丽?西方的“毛笔”与中国毛笔有哪些异同?字的好坏和毛笔的关系究竟有多大?存世的汉唐古笔文献中,还蕴藏着哪些古笔的信息?
如果你对以上这些问题感兴趣,可以翻阅一下《古笔》这本书。
书中梳理大量史料和考古成果,呈现宋代以前毛笔的形态和发展,并由此探讨早期书法、绘画艺术发展及文化传播背后,工具所发挥的重要而又奇妙的作用,揭示毛笔的制作、传播、使用等方面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作者王学雷是江苏苏州人,论著曾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古笔》并非一部研究毛笔发展史的著作,而是将笔墨集中于书法经典得以确立的汉唐之间,是对这一时期毛笔的形制、工艺、性能与文化的专题研究。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卷是关于汉唐毛笔的一组研究论文,中卷是汉唐之间毛笔实物的图像与说明资料汇集,下卷是对于毛笔文献的辑录与笺释。每一部分之间有所呼应,也有独立的学术价值。在上卷中,作者对于笔头的用料、性能、产地、制作工艺、功能,甚至笔杆的制作与书写的关系,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关系等都有精彩的探讨。作者还考证名物,对于彤管、笔答、茹笔、削管等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作者运用文献与实物的互证,对东晋束帛笔头、晋代缠纸法的功能进行推测,而材料、制作工艺之于书写的意义也有详细的阐述。
书中收录了作者搜集多年配以准确的说明文字与数据,为读者提供一份完整的图像资料。学者薛龙春在序言中提到,虽然考古类型学在研究古笔时可能并不适用,但是这些稍具规模的图像信息与数据,仍然可能激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比如现在我们一谈到书法,动辄就说运腕,事实上,“运腕”或是“腕力”这样的语词罕见于宋以前的书学文献。如果我们根据汉唐之间古笔笔头的长度、笔杆直径的平均数据,结合简牍、写经、二王书札中单字的尺寸,以及当时书写没有凭靠的环境,大体可以推断运腕技法是后起的,在中古时期,腕部保持相对静止才是书写得以完成的前提。
古笔(精)
发布时间:2022-02-17
作者: 王学雷著
ISBN号:9787101153149
价格:
¥79.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