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捣衣,在诗词中常常代表着思念。在各种天然纤维中,物美价廉者当数棉线。棉花原产于印度,大约南北朝时期开始传入中国,但只在新疆等边远地区种植,真正传入中原并大量种植应用要到宋末元初。在这之前,中国人穿的织物,不是丝的,就是葛麻的。丝绸制品品种极多,但无论哪种都很昂贵,平民百姓所着基本都是葛麻制品。葛麻结实便宜,但是非常粗硬,穿着很不舒适,在穿之前,必须经过反复锤打,这就是“捣衣”。
全书选取经典的诗词名篇,先对该诗做简要赏析,重点对古诗词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做深入的介绍和分析,并配相关插图。通过对器物、服饰、饮食、建筑等方面的讲解,将古人的日常生活如一幅画卷般展开,以此加深对古诗词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