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白虎通义》,首先浮现于我们脑中的,可能是三大定位:其一,它是一份重要的会议纪要;其二,它集中体现两汉今文经学的学术思想;其三,它堪称汉代儒家思想集大成之作。
相比之下,东汉气质明显不同。史学家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上行下效,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相较西汉要深广得多。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要不要”“好不好”,演化成了“怎么办”,也即:如何用儒家思想来指导现实?
经过白虎观会议的长时间讨论,汉章帝亲自裁定,朝廷上下就儒家思想体系中的许多基本问题达成了共识。记载会议重要成果的《白虎通义》,于是成为经学制度化、儒学实践化的重要标志。
基本概念、一般准则与文化常识一经确定,就不需要再去反复纠缠、来回辩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