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中华书评
>
详细页
锦奁曾叠处,似闻香 ——在古代妆具中发现美
评论人:马凌《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11版)
2024-05-15 16:32:29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锦奁曾叠》 邓莉丽 著 中华书局
《靓妆仕女图》(宋)苏汉臣绘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光明书话】
“春未央。画中开更长。锦奁曾叠处,似闻香。”想象一个古代的女子,春日迟迟,坐到窗下梳妆,一件一件打开她的化妆用具,漆奁玉匣、铜镜金梳、瓶瓶罐罐,琳琅满目摆满几案,幽香暗暗传来,别是一般旖旎,令人有太平盛世之想。器物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有些器物虽已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仍需学者索隐发微、深心特笔,方才不负中华传统物质文化。邓莉丽教授的专著《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厚重典雅,以博物馆藏实物为主体,依据考古报告和近年研究发现,辅之以图像和文献,梳理了两千年妆具发展史,眉目清楚、美轮美奂,爬梳剔抉,功莫大焉。
“奁”(音莲)是今日不大用的字,对应的意义也在历史的波澜中有所磨损。查《现代汉语词典》可知,“奁”是“古代妇女用的镜匣”,比如镜奁、妆奁;妆奁同时也借指嫁妆,与奁资、奁田、奁币一样,是嫁妆的委婉说法。我曾一时好奇,在《红楼梦》里搜“奁”字,总计22次,绝大部分是“妆奁”,明确指向嫁妆的“妆奁”和作为梳妆用具的“妆奁”约略各占一半。关于后者,比如第二十一回,宝玉“因镜台两边俱是妆奁等物,顺手拿起来赏玩”,想来镜台并不等同于妆奁,镜台是家具,妆奁是器具。又比如第七十四回,探春“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镜奁与妆盒是分开说的。再回顾第一回“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第六十二回芳官“启奁看时,盒内已空”,“奁”解释为妇女梳妆所用的精美盒子,颇为允当。明清两代都有包含“奁”字的女性美容及生活百科全书,分别是明代胡文焕编撰的《香奁润色》和清初王丕烈编撰的《奁史》,此处的“奁”指代了妇女的闺阁生活。
可是,《红楼梦》里除了妆奁,还出现过一次“茶奁”——第四十回写薛宝钗闺房,“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想起文人雅士的小玩意儿里,的确还有墨奁、香奁、印奁、书奁、诗奁、棋奁,所以“奁”从使用上说,并非只有妆奁一途。而海昏侯墓出土的两套子母奁实物,也提示我们妆奁并非妇女专属。许慎《说文解字》没有收“奁”字,但是有“籢”字,当时恐怕以竹木为材料。按照汉字会意的惯例,“奁”的繁体字写作“奩”,颇像大盒子里套着一组小盒子。在中国风盛行于欧洲的时候,西方人一直对“中国套盒”着迷,也许那“中国套盒”就是“奁”的形制。
时至今日,中国的物质文化史研究或是以材质为划分依据,青铜器、漆器、瓷器、玉器、金银器、木器等;或是以朝代为划分依据,唐代金银器、元代青花瓷、明式家具等。而“奁”跨越历代、材质多样、转变复杂,虽然王世襄、扬之水等学者都曾涉及,此前也有断代性专著问世,以及部分学术论文,但通史性质的“奁史”一直缺如,本书则填补了这项空白。
《锦奁曾叠》从妆具与古人生活入手,谈妆具的形制、材质、纹样和使用方法,还原古人日常生活一个留香溢彩的角落。
就妆奁来说,作为妆具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制造和使用,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奁内可以存放铜镜、镜衣、梳篦、胭脂、唇脂、香泽、白粉、眉黛、油彩、假发、镜刷、小刀、粉扑、香料乃至首饰等珍贵的小物品,或丰或俭。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九子奁”,出土时以“信期绣”绢夹袱包裹,上层放有手套、丝带、组带、镜衣等物,下层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马蹄形子奁共九个,分别存放脂粉类化妆品以及梳篦、假发、粉扑等化妆工具。宋元之际,流行多曲花瓣形三层一盖的妆奁,颇能体现“叠”的特点。
从历史发展看,妆具形态的变化随着起居方式而变化,古人经历了席地坐、过渡时期、垂足坐三个时期,对于妆具特别是镜台大小及高度的设计有重要影响。例如,席地而坐梳妆的时候,镜子要放于镜架之上,一般高度为85厘米。不仅如此,妆具的样式也与家具有相关性,比如明清时流行的宝座式镜台,就是仿照当时的家具式样。另外,妆具的风格往往反映着一个时代审美的总体风格——先秦的妆奁古朴神秘、汉代的妆奁恢宏浪漫、唐代的妆奁富丽典雅、宋代的妆奁清秀柔美、明清的妆奁奇巧繁复。
从使用的角度衡量,各个历史时期关于发式和妆容的审美风尚,直接影响了妆具种类和材质的更新。比如唐宋盛行插梳之风,金、银、玉材质的梳子由此大量增加。宋代头油和面油的使用更为常见,于是出现了专门盛放头油的小罐“油缸”。清代时流行樱桃小口,要用胭脂棍、玉簪之类的物件点唇,《宫女谈往录》讲到使用细节:“涂唇时把丝绵胭脂卷成细卷,用细卷向嘴一转,或是用玉搔头在丝绵胭脂上一转,再点唇……嘴唇要以人中作中线,上唇涂得少些,下唇涂得多些,要地盖天,但都是猩红一点,比黄豆粒稍大一点。”
自先秦开始,梳妆用具就是嫁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里女主人公的嫁妆被这样描述:“箱帘(奁)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明清时无论富裕还是贫寒,嫁妆中总会预备妆具,例如清代《陈确集》列出“奁单”,包含“梳卓一张……梳匣一个,镜箱一只,铜镜二面,面盆一个”。
梳妆用具的另一个用处,则是用于朝贡与赏赐。《安禄山事迹》记有这样一笔:“太真赐金平脱装一具,内漆半花镜一,玉合子二,玳瑁刮舌篦、耳篦各一,铜镊子各一,犀角梳篦刷子……”而越南、朝鲜、日本等国也都曾与中国交换妆具作为外交礼物。
《锦奁曾叠》的一大特色,是对古代梳妆用具的整体面貌及发展脉络作了梳理与考证。以妆奁为核心,又延及经妆奁“整合”的各种妆具。
作者依靠全国各地博物馆馆藏实物,辅之以考古报告和其他可靠文献,尽力搜集整理了700余妆具案例。她遍访南方博物馆,极大地拓宽了眼界。近年来“以图证史”是流行的方式之一,而作者颇有定力,坚持实物为主,图像为辅,绝不本末倒置,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擅自发挥,因此才能做到翔实、朴实、扎实、厚实。
此外,作者对纹饰、造型、设计素有研究,学术积淀深厚,因此在实物照片和历史图像之外,有大量线描图、结构图、示意图。妆奁承载着古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吉祥纹样的用武之地,书中对秦汉漆奁上的纹样、辽金宋元瓷质粉盒的式样等作了精心的梳理,对于辅助读者理解大有裨益。
最后一个特色则在行文笔调与装帧设计方面,全书案例繁多而娓娓道来,既符合学术规范,也能让普通读者读得津津有味。装帧用锁线装,便于摊开,图片总量700多张,收藏起来是一个小型图库。
妆奁虽器物,却牵涉着社会与文化,小中见大,自有乾坤。作者在后记中说:“一件件构思巧妙、工艺精湛的古代梳妆用具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独特见证,通过它们与古人对话,体会古人的智慧,探寻古人的物质与精神世界,这种发现的快乐远胜过治学的辛苦。”
(作者:马凌,系复旦大学教授)
锦奁曾叠——古代妆具之美
发布时间:2024-01-18
作者: 邓莉丽著
ISBN号:9787101164503
价格:
¥128.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