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中华书评
>
详细页
深邃的史识 贯通的眼光──吕思勉深入浅出讲历史
评论人: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王刚
2019-07-26 13:55:35
分享
收藏
1
点赞
评论内容:
史学大师吕思勉的通史著作,素为学界所推重。早在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在作学术总结时,就特别指出,在吕思勉之前,通史写作“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及吕思勉先生出……方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近九十年过去了,虽然中国史学在研究水准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就通史撰述而言,还鲜有超越性的成果,吕思勉的撰述,依然有着典范意义。
有鉴于此,张耕华教授以吕氏所著通史读物《更新初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为正文,汇编成《吕思勉讲中国史》一书,计30万字,2019年1月由中华书局隆重推出。吕思勉一生著述宏富,仅中国通史方面,就有十余种书三四百万字,其中《吕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等,在学界颇受关注,很多相关著作多次重印。那么,我们就不禁要问了,今日还有必要再重新编排一本这样的书吗?
商务印书馆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为当时的青年学生编写的。
答案是肯定的。
学习和了解中国通史,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以最简捷和准确的方式将上下五千年说好说透。中国历史悠长而丰富,前人早就有“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之叹,再加上跌宕起伏的近代历史,不要说一般大众,就是专业研究者在统揽整合时,也往往望史兴叹。撰作《中国通史》,太“简”了,文笔难以周延,且如果“简”而“不明”,则失去了“讲史”的意义。若详加讨论,“明”倒是“明”了,但往往卷帙浩繁,“明”而不“简”。这样的大部头,已有不少。但它们主要是学者的披阅之书,或充当专业的教本。对于希望了解中国历史的一般民众来说,未免难遂所愿了。
《吕思勉讲中国史》的推出,适应了这一要求。作为历史入门读本,它较之同类的通史著作,最大特点在于简明。据此书的《编选说明》,推出这样一本书,主要目的在于:“在诸多著述中选编一本呈现吕先生治史精华的简明学史读本。” 就“简”而言,这本书正文所选取《更新初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的仅十五万字左右,语言和内容都是最浅近的。就“明”而言,这本书几乎没有什么阅读上的困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书的品质有所降低。这是因为,书中附注所选文字取自各种著述,全方位反映了吕先生的中国史观。选编者张耕华教授长期受教于吕思勉弟子李永圻,对于吕先生的各种文献最为熟稔,颇为用心地择取有关段落作为附注,列入正文之后。这些附注文字规模与正文大致相等,不仅深化了认知,更在精华选粹中,体现了吕氏的深入思考。由此,一书在手,上下五千年尽在目中。
这种“简明”,以“以博返约”“深入浅出”为依托,“简”而不“单”,始终贯穿史识之“明”。所谓“以博返约”,是指在全面考察历史的前提下,以简约的笔调,将历史的脉络勾画出来。事实上,下一些简单的结论,并非难事。难的是,不被“一面之事实”所牵引,在历史的复杂性中,提炼出具有涵盖度和准确性的结论。这就好像看山,一草一木固然值得游赏,但放眼之处,应是千山万壑,整体的山势和脉络需尽收眼底,否则就会“只缘身在此山中”。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对于历史的大势还不了解,就将他们带入细碎的历史叙述中,往往会茫然不知身处何方。
有鉴于此,此书的撰作,追求的是历史的大眼光。在《编辑者言》中,吕氏指出:“实在只要知道一个轮廓,过求详细,反要连轮廓而丧失掉。”吕氏的作法是:“凡是不必要的材料,我都尽力删除;不必要的人名、地名,尤其是概不阑入。”由此,“简”成为了特色所在。但这种“简”,是以简驭繁,观点皆由繁复的史料中推演而出。在“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叙述理路下,通过化约的历史叙述,跳出中国看中国,跳出短时段看大历史。
吕思勉先生塑像,位于江苏省常州椿桂园。
由此,此书是在世界视野和通贯眼光下,看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道路,既有中国文化之东被与西渐,更延伸至近代以降。从“太古之传说”、“中华民族之建国”开始,在历史的起承转合中,看中国如何一路走来。既进行历史分段的叙述和总结,更对历史轨迹和前途作勾画,最后以讨论“中华民族之逐渐形成与前途”、“中国文化之演进及其未来”、“国际形势下吾国之地位与复兴运动”而作结。历史的大势徐徐展开,简洁、明了、周详。
所谓“深入浅出”,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虽然通俗易懂,但结论都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这不仅体现在以环环相扣的逻辑推进,来做出具体的结论和历史分期,更在于研究方法和眼光的上乘。全书在社会进化的视野下,以民生为重心,在此基础上,讨论文化、民族、国家诸问题,层层递进。在勾画历史明面的同时,既注意到历史因果律中的伏流与潜流,更关心社会发展中常态与变态的关系。吕氏指出:“中国古代的哲人,对于社会的病态,都是很注意的,想要设法纠正他的。只这一点,也是我国文化的光辉。”(第55页)
此外,在近现代史的叙述中,吕氏特别注意在外力压迫下,中国社会的对应与变化。他认为:“自革命运动发生以来,则为我国受外力压迫而起反应的时代。”(第364页)并承接这一理路,在论及近代的改革时,以“新陈代谢”为喻,指出:“一个社会和一个人一样,总靠新陈代谢的作用旺盛,才得健康。”(第277页)我们知道,自汤因比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提出“刺激—反应”理论后,20世纪50、60年代以来,费正清将其应用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之中,从而风行一时。而在改革开放后,近代史大家陈旭麓的“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说”影响至今。这些思路在早于他们的吕氏论述中,可以说已经埋下了伏笔,只是限于文字和篇幅,未加详尽的展开。但由此,我们不能不佩服吕思勉敏锐的历史感觉和素养。这样的精辟之处,还有很多,它们既反映着史学大师深邃的史识和贯通的眼光,更是此书个性和品质的保证。
总之,这是一部“大家小书”,在要言不烦中,将五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娓娓道来。作为一代史学大师的心血之作,既有可读性,又不失深度和学术个性。它是了解中国通史的极佳入门之书。
(本文原载《天津日报》2019年6月10日11版,作者王刚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吕思勉讲中国史》
吕思勉 著 张耕华 编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35725
32.00元
《吕思勉讲中国史》是以吕思勉先生中国通史初阶读物《更新初级中学教科书 本国史》为正文,以吕先生其他史著中相关论述为附注,精编而成的一部历史普及读物。全书分为五编,分别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现代史和综论,上起上古传说,下讫清末民初,一本书可尽览吕先生有关中国通史最主要和最精彩的内容。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吕思勉讲中国史
发布时间:2018-12-21
作者: 吕思勉著 张耕华 编
ISBN号:9787101135725
价格:
¥32.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