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文治以近40年之力,逡巡在元好问与他的时代周围,“在记录的东西中寻找没有被记录的东西”。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被尊为“北方文雄”的元好问,在大多数现代人的心目中是模糊的,只略知其“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名句。实际上,元好问的一生正应了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他年少成名,春风得意;中年山河破碎,历经丧乱;老时长歌当哭,书写国难。一生的修行似乎都是在为书写金史作准备,以诗存史,留下一个朝代真实的背影。曾国藩说:“元好问是自汉魏至宋金之际,中国五、七言诗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位大诗人。”而金元易代之际,在国破家亡面前,华北地区出现前所未有的真空和失序,以元好问为代表的中原士人阶层也面临着空前的精神危机。如何在新朝体面生存?如何叙写亡国的正统论?如何安放乱世理想?如何背负易代责任?是现实的问题,也是理想的危机。日本学者高桥文治以近40年之力,逡巡在元好问与他的时代周围,采取文学和史学相结合的方法,从文学的视角看历史,从历史的视野看文学。通过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以强烈的好奇心与同理心,聚焦元好问诗文中刻意未载的历史片段,“在记录的东西中寻找没有被记录的东西”,追寻失落的时代真相,还原易代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世界,写成了《元好问与他的时代》。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