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开封 诗中的汴州即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市历史上的称谓有许多。春秋时,郑庄公在今开封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到了西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改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这一名称的最早由来。东魏孝静帝设立梁州,管辖陈留、开封、阳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由县治改为州治,开封也成为北魏对南部各朝作战的水运线上的八个重要仓库之一。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一时期开封正式取代了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汴州是六大古都之一,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河以南的豫东平原上,陇海铁路擦城而过。开封作为历史古城,在此地建过都的有七个朝代,包括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后来的北宋和金。另外,西汉时期的梁孝王,也曾一度把开封作为他的封国——梁国的都城。开封历史悠久,在它未作为城市发展之前,就有居民点。 宋朝建都开封时称东京开封府,从公元960—1127年,经历了九个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共168年。到了北宋,开封先后已有六个朝代建都于此,历时已达一千多年,人工雕琢的古迹不少。它们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皇室的宫殿,第二类是皇室贵族的园圃,第三类是寺、观、庵、庙、祠堂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时期开封的模样。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州 开封旅游便利贴 明星标签:六朝古都,拥有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 所在省市:河南省 交通:坐火车抵达开封站、开封北站(高铁站)和宋城路站(城际铁路站)。坐飞机飞到郑州的新郑机场,在新郑机场坐城际列车到宋城路站 下面以中原地区的开封为中心,看看四面八方有哪些值得看的古诗词里的景点。 一路向东:天姥山 诗中的天姥山古称天姥岑,“天姥”即“天母”。历史上关于“天姥”这个名字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一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女唱歌的声音,故名天姥山;一说天姥山是王母娘娘的行宫,所以才叫天姥山。据南朝刘义庆集结门客所撰写的志怪小说《幽明录》说:剡人刘晨、阮肇到天姥山采药,不觉天色已晚,就摘桃充饥,在溪边遇到两名秀丽女子。刘、阮二人被邀请到家,与两名仙女结为夫妻。半年后,二人回家探亲时却发现已经过去了几百年时间。刘、阮遇仙女所在的地方,道教称之为天姥。而本诗中的天姥山,更多的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梦中的浪漫折射。 天姥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旁,钟天地之灵秀,景色奇绝,自古就有仙人在此出没的传说,被道家称为第十六福地。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耸峭,仰望如游天穹,俯察如入云海,引得古今无数求仙问道之人到此寻觅仙踪。 天姥山中名胜繁多,古迹遍布,古驿道、桃园仙境、万马竞渡、天姥龙潭与刘门山等地方构成了天姥山景色的主体,而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景点当属古驿道和天姥龙潭。 古驿道从嵊州黄泥桥进入新昌境内,出新昌城旧东门直到天台县界,全长45公里,似一条蜿蜒曲折的天路。天姥寺的山路与会岭的石阶路至今仍保留着古驿道的原貌。驿道自桃源至天姥,又到关岭一段为晋朝诗人谢灵运开拓,被称为“谢公道”。据说李白就是沿着这条路三游天姥山的。 天姥龙潭则由多个形状奇特、姿态怪异的深潭组成。自儒岙镇庄山自然村进入,只行片刻,景色豁然现于眼前。危崖壁立,林木繁茂,怪石嶙峋,瀑布星罗。虎啸瀑势力如虎吼,龙吟瀑声如龙嘶。含羞瀑、跨马瀑形态各异,水面澄澈。山中有两大名潭,一个被称为“哒粥潭”,潭面上水花四溅,似一锅刚煮开的粥;另一个叫“跌落水”,那潭水从几十米高的削壁上陡然而泻,疑似银河。山中怪石终日受潭水冲刷,形态各异,似锅碗瓢盆者有,似刀枪剑戟者亦有。 天姥山在古人心中,一直是神仙的居所。纵览《全唐诗》收录的两千余位诗人,写过天姥山的就有四百五十多位,关于天姥山的诗篇有一千五百多首,而具有封禅祭天地位的泰山,仅有一百余首相关诗篇,可见唐朝诗人的浪漫脱俗。 天姥山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他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可见李白对仙人踪影的求觅之心。实际上早在魏晋南北朝,天姥山就已经与神仙居所的称号紧紧联系在一起。谢灵运诗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从中可窥得那时古人心中的天姥山已然高耸入云,似登天之梯。 天姥山旅游便利贴 明星标签:传说中的“仙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所在省市:浙江省绍兴市 交通:坐火车抵达绍兴市或坐飞机抵达杭州萧山机场,然后坐大巴或自驾到新昌县 一路向南:赤壁 赤壁旅游便利贴 明星标签:东坡文化,古战场遗址,国家5A级景区 所在省市:湖北省黄冈市(东坡赤壁)、赤壁市(三国赤壁) 交通:坐飞机或火车到武汉后,坐大巴到黄州(去东坡赤壁);坐火车到赤壁市,或坐飞机到武汉,再坐火车或大巴到赤壁市(去三国赤壁) 一路向西:阳关 阳关是汉武帝击退匈奴之后“列四郡,据二关”的产物,设在敦煌城西南79公里的“古董滩”上,在今甘肃敦煌市西。阳关与玉门关南北呼应,为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同玉门关一样,阳关在唐朝之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而逐渐废弃,现在已经被黄沙掩埋,只能看到断壁残垣的痕迹。 在古代,人们以北为阴,以南为阳。因为阳关在玉门关之南,所以称为阳关。它曾是中国汉唐时期重要的边塞关隘和最早的海关,为保疆安民、维护西域稳定,保障丝绸之路畅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阳关景区现存有汉唐时期的古关、古城、古烽燧、古水源、古道、古塞墙、古墓葬、古陶窑等众多文物遗址。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遗址、传承发扬敦煌文化,景区内兴建了阳关博物馆。阳关博物馆整体呈现仿汉建筑风格,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景点式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陈展风格新颖,能够系统地反映汉唐时期敦煌及阳关的繁华与变迁。 敦煌阳关景区名胜荟萃,是敦煌文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主要由距今两千多年的历史文物遗址、沙漠绿洲自然景观和现代人文景观组成。阳关博物馆位于景区中心地带,南距烽燧遗址800米,又南有古董滩,阳关遗址即在此滩。东有唐寿昌城及出天马的汉渥洼池故址。向西南行,丝路南道在群峦叠嶂中蜿蜒延伸。附近的沙漠森林公园林荫茂密,古木参天,且多暗泉、溪流,潺潺流淌。登高远眺,阿尔金山(古名金鞍山)之皑皑白雪,浩瀚戈壁、苍茫大漠的宏阔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汉晋墓葬群数量众多,布满四周,加之有雄浑壮美的大漠绿洲自然景观辉映其间,整个景区蔚为壮观。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凭借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风物尽收眼底。阳关烽燧遗迹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这座烽燧采用几层土块一层芦苇的方式层层叠压夯筑而成,现残高4.7米左右,底宽7米左右,顶宽6米左右,攀登峰顶,方圆数十里,尽收眼底,故称“阳关耳目”。阳关地区烽燧以“十”字形分布,有别于玉门关地区烽燧“一”字形分布的形式。在古代建关,选址非常讲究,阳关也不例外。据考古学家研究,阳关占据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这里水源充足,具有渥洼池和西土沟这两大独立水源,军士借此水而生息。而在茫茫戈壁上,控制了水源,也就控制了关隘通道。 阳关旅游便利贴 明星标签:中国最早的“海关”,国家4A级景区 所在省市:甘肃省敦煌市 交通:坐飞机或火车到敦煌,然后坐大巴或自驾到阳关遗址 一路向北:碣石山 碣石山旅游便利贴 明星标签:有“神岳”之美誉,国家3A级景区 所在省市:河北省秦皇岛市 交通:坐飞机或火车到秦皇岛,再坐火车或大巴到昌黎 以上推荐的古诗词中的景点,有没有你心动的呢?如果还没有,那就翻开这本《古诗词里的地理名胜》找找看:
扫码进入中华书局官方旗舰店,一键购齐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