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吕氏春秋》:吕不韦主编的一部“数字化”奇书
评论人: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作者:芮明
2020-12-21 15:41:37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目前,展现秦始皇统一中国历史进程的电视剧《大秦赋》正在热播,引发强烈关注。剧中,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一角令人印象深刻。在《大秦赋》第24集中,吕不韦向朝臣们宣布,自己主编的《吕氏春秋》,历时六年已经编完了,并称此书是“天下第一书”。
《大秦赋》海报
那么《吕氏春秋》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我认为,《吕氏春秋》可谓是一部“数字化”的奇书。为什么这么说呢?且让我们从《吕氏春秋》的那场史上最贵的新书发布会说起。
一字“千”金
《吕氏春秋》新书发布会
电视剧中吕不韦向朝臣展示《吕氏春秋》一书的场景,是有历史依据的。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担任秦国相邦(汉人避汉高祖刘邦讳,称“相国”,故《史记》中记载秦王政即位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后,为了和当时的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竞争,获得礼贤下士的美名,也礼遇天下贤士,招致门客三千。吕不韦让门客们一起写书,“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书修成之后,吕不韦将书陈列在秦都咸阳市门,悬挂千金于其上,邀请天下诸侯游士宾客来阅读,声称“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堪称是史上最贵的新书发布会了。相比商鞅让人搬木头赏五十金,吕不韦这一字千金的奖赏出手可太阔绰了,让我这个以改错为工作的编辑看了不禁垂涎三尺,跃跃欲试。也许这也跟吕不韦善于营销的商人本色有关,有了“一字千金”的噱头,想必当时就吸引了大量读者前来阅读,自然也就迅速扩大了《吕氏春秋》的社会影响。
不过,不知道有没有读者注意到,电视剧中吕不韦说:“是书十二纪,八览,六论,一共一百六十篇。”而《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的却是“八览、六论、十二纪”,两者次序不同。这里头又有什么玄机呢?这就要说到《吕氏春秋》的结构体系了。
贯通“三”才
《吕氏春秋》的结构体系
今本《吕氏春秋》先后依次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部分,而《史记》中记载《吕氏春秋》的顺序却是“八览、六论、十二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司马迁随手写错了吗?据学者研究,很可能司马迁看到的《吕氏春秋》就是“八览”在前而“十二纪”在后的。这有两点证据:
其一,《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话,说到“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就提到了《吕氏春秋》的另一个书名《吕览》。为什么《吕氏春秋》又叫“《吕览》”?有学者认为,就是因为司马迁看到的《吕氏春秋》第一部分是“览”,所以习惯上将其简称为“《吕览》”。
其二,《吕氏春秋》十二纪末有一篇《序意》(今本已残),是对全书大义的总结,相当于《吕氏春秋》的序。而与今人通常把序放在书的开头不同,古人著书的体例,序一般都放在最后。例如前面提到的《太史公自序》,就是《史记》的最后一篇,其他如我们熟悉的《汉书》《文心雕龙》也是如此。由此推论,《序意》应该是《吕氏春秋》的最后一篇,而十二纪也应该是《吕氏春秋》的最后一部分。
所以,《吕氏春秋》最初可能就是按照八览、六论、十二纪的顺序排列的。
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本《史记》部分目录
那么《吕氏春秋》为什么会分为纪、览、论三个部分?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这就要说到“贯通三才”的问题。所谓“三才”,就是天、地、人。《吕氏春秋·序意》中说其书“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就表明了其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的雄心。有学者认为,从《吕氏春秋》纪、览、论各部分的篇数安排,可以推论它们分别对应于天、人、地:十二纪,每纪五篇,合于天之中数五;八览,每览八篇,合于八卦之数;六论,每论六篇,合于地之中数六。而最初按照八览(人)、六论(地)、十二纪(天)的顺序编排,又暗含“人法地,地法天”之意,合乎《吕氏春秋·序意》中所说的“法天地”的思想纲领。
当然,上述观点也只是一种推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吕氏春秋》是一部在形式上具有完整结构体系的诸子著作,其篇数及次序安排也必有用意,读者诸君不妨也来探讨一下这个未解之谜。
顺应“四”时
《吕氏春秋》的书名奥秘
前面说到,《吕氏春秋》又叫《吕览》是因为“八览”在前,那么《吕氏春秋》又为什么叫“《吕氏春秋》”呢?“吕氏”二字不难理解,自然是因为吕不韦姓“吕”。那么“春秋”二字又有何奥秘呢?
说到以“春秋”为名的书,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经过孔子编订的鲁国史书《春秋》。《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每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事。有趣的是,如果一年中某一季无事可记,《春秋》中仍会记载该季的首月。例如《春秋·隐公六年》有一条经文:“秋,七月。”可是这个月啥事也没记。《春秋公羊传》解释说,为什么什么事也没有,还要记录“秋,七月”呢?因为“《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也就是说,《春秋》是编年体史书,必须保证春、夏、秋、冬四时都有记载,才算记录了完整的一年。而这种春夏秋冬四季齐备的史书,就称为“《春秋》”。当然,读者可能要问,那为啥不叫“冬夏”呢?也许古人认为冬夏是寒暑之极,不如春秋那样令人喜爱吧。
《春秋公羊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而《吕氏春秋》中的“十二纪”正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来排列的,而且“十二纪”的内容安排也大体暗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例如《孟春纪》《仲春纪》中有《本生》《贵生》等讲养生的篇章,合于“春生”之旨;《仲夏纪》《季夏纪》中有《大乐》《制乐》等讲音乐的篇章,因为夏天长养万物,万物喜乐,故于夏言“乐”,亦合于“夏长”之旨;《孟秋纪》多有论兵的篇章,因为秋天肃杀,故古人多于秋天行刑,正所谓“大刑用甲兵”,故于秋言“兵”;《孟冬纪》有《节丧》《安死》等讲丧葬的篇章,丧葬是人生的归藏之事,亦合于“冬藏”之旨。所以《吕氏春秋》也是一部顺应四时之道的书。
正如《论语》中孔子所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时流转就是天道的集中体现。故以“法天地”为纲的《吕氏春秋》也要顺应四时,故而称为“《吕氏春秋》”。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
当然,《吕氏春秋》之称“春秋”,也与它像《春秋》一样“纪治乱存亡”有关。那么《吕氏春秋》究竟又阐述了怎样的“治乱存亡”之道呢?这就要说到《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
“百”家“万”象
《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
《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简单说来,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即“融汇百家,包罗万象”。
如果说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的是政治上的一统;那么吕不韦编《吕氏春秋》,融汇百家思想,就颇有思想上总结“百家争鸣”的一统气象。在《吕氏春秋》中,我们既能看到儒家的礼乐教化思想,也能看到道家的贵生无为思想,还有墨家的节葬,法家的法治,兵家的兵法,农家的重农,各家各派的思想都融汇其中,尽显博取百家之长的杂家特色。
从今天的角度看,《吕氏春秋》不仅有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而且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和科学文化方面的资料。例如《吕氏春秋》保存了很多古代卫生医学方面的知识,强调身体要运动,那样精气才能流通,否则就会精气郁结而生病。又如《吕氏春秋》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记载了我国乐律的六律三吕及其计算法的三分损益法,是研究古代音乐史的宝贵资料。《吕氏春秋》还保存了不少天文历法知识,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九野及二十八宿的名称,记载了每月太阳、月亮所在的位次及相应的物候特征、节气的原始形态等,对于研究古代天文物候都是十分宝贵的。由此观之,称其“包罗万象”,绝非夸大其词。
二十八星宿图
《吕氏春秋》不但思想精深,内容丰富,而且文笔平易,叙述流畅,书中还有不少有趣的寓言故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因而入选了目前的中小学教材。
说了这么多,您是否有所心动呢?心动不如行动,要想发现《吕氏春秋》的更多奥秘,那就赶紧买来一读吧。
| 其他推荐阅读:
《吕氏春秋》(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陈涛 译注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1461-4
20.00元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吕氏春秋(上下册)--中...
发布时间:2011-11-05
作者: 陆玖 译注
ISBN号:9787101081206
价格:
¥63.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