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者说】 近些年,已经有诸多学者文章论述了傅璇琮先生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唐代文学研究代表性专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也有一些纪念文章,回忆了傅先生作为中华书局总编辑、唐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以及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 傅先生之于古代文学研究的功绩,的确不限于自身的唐代文献整理与专题研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傅先生逝世,他是古代文学研究事实上的领路人之一。作为研究个体,傅先生对于个人的研究有整体规划;作为古代文学界的领路人,他对于古代文学研究也有整体性思考。
傅璇琮先生
一、古代文学研究的结构范畴
《驼草集》
二、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化意识
傅先生研究古代文学,深受丹纳《艺术哲学》影响,他在1978年撰写的《唐代诗人丛考·前言》引述了丹纳的论述:“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艺术家本身,连同他所产生的全部作品,也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就是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族。”傅先生提问道:“为什么我们不能以某一发展阶段为单元,叙述这一时期的经济和政治,这一时期的群众生活和风俗特色呢?”受丹纳的启发,傅先生认识到,研究文学应从文学艺术的整体出发,所谓整体,不仅指文学本身,还包括文学流派、作家群,以及作家所受社会生活和时代思潮的影响。1986年,傅先生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提出在研究方法上要加强文学史的横向和纵向研究。“所谓的横向研究,概括地说,就是要求从历史文化总背景下来研讨古典作家作品。”(《驼草集》第410页)他的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文化意识逐渐清晰起来。
三、加强专题个案性的研究
《唐翰林学士传论》
(作者詹福瑞,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本文原载《光明日报》2023年05月27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