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一幅全景和战长卷,一部两宋政治通史
评论人:《 中华读书报 》( 2025年07月16日 08 版)
2025-07-22 14:34:09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两宋烽烟录》(四卷)
,顾宏义著,中华书局2025年5月第一版,382.00元
■吴铮强
宋代战争史跨度三百余年(960—1279),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在当今学界,能以一人之力系统梳理两宋军事征伐、和战外交,并著就《两宋烽烟录》这样全景式巨著的,恐怕唯顾宏义教授一人而已。顾老师是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在宋代历史文献整理、宋史研究、大宋史通俗写作三个领域,可能同时保持着最丰硕著述的纪录。
十至十三世纪,宋朝政权先后与辽、夏、金、元等政权对峙,交织出一段曲折繁复的和战历史。《两宋烽烟录》分四卷(册),分别详述十至十三世纪宋辽、宋夏、宋金、宋蒙(元)之间的和战实录。此段历史所涉领域广袤,仅专研两个政权间的关系史便足以耗尽学者毕生心力,故而在《两宋烽烟录》问世之前,似乎尚未有一部贯通宋代始终的战争通史。“国家间关系本质上涵盖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战争既是内政的延续,又与和平共同构成外交史的核心命题,因此一部透彻的战争史必然同时是两国政治史与外交史。顾宏义教授撰有《宋初政治研究——以皇位授受为中心》《中国改革通史·辽夏金元卷》《细说宋太祖》《细说萧太后》等专著及大量宋史专题论文,在此基础上描绘的宋代战争史卷,可说是以战争、外交为核心议题的两宋政治通史。
以第一卷《十世纪后期宋辽和战实录》为例。宋辽战争集中爆发于宋太宗、宋真宗两朝,这卷的叙事以景德元年(1004)澶渊之盟为终局。但开篇并不是宋辽初次交战、宋太宗中箭负伤的高梁河之战,而是由“楔子”先交待后晋石敬塘割让燕云。紧接着第一章叙述辽太宗入汴京称帝、周世宗收复三关,第二章交待宋朝统一的先南后北策略,从而清晰勾勒宋辽领土争端的来龙去脉。战场上的胜负并不只取决于军事谋略,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内政的因素。在战争史的叙述中,作者详述陈桥兵变、斧声烛影及燕燕(萧后)当国等宋辽内政中的残酷斗争。唯其如此,内政就不只是战争史笼统的时代背景,两者其实是深度交织的同一历史进程。第一卷四百余页的篇幅,战高梁河之役直至285页才出现。此战宋军并未全线溃败,只是由于宋太宗中箭遁逃而注定败局。当时宋军“不知太宗所在”,混乱中军队出现“谋立”太祖长子赵德昭的声音,两国交战瞬间演变为宋朝内部的政治事件。这在战争史叙述中本是意外,《两宋烽烟录》却深入发掘“高梁河之败带来的恶果”,详述宋太宗两次北伐之间皇侄赵德昭、赵德芳兄弟“意外”身亡,以及赵普第二次拜相清除皇弟赵廷美的详细过程。由此形成“宋太宗传子已成必然”的局面,这正是理解宋太宗发动雍熙北伐的关键政治要素。
叙述脉络与知识体系尤其完备,是《两宋烽烟录》的显著特点。杨业之死是宋辽战争中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两宋烽烟录》详细还原陈家谷之败的过程,在严肃的历史脉络中描绘战神杨业在宋辽战场上的巨大影响。对于杨业败死之原因,作者从“奸臣”监军王诜、主将潘美,一直追溯到宋太宗的为人“忌大臣之持权,而颠倒在握;行不测之威福,以固天位”,并交待杨业与宋太宗的亲密关系,“潘美的女儿又嫁给了宋太宗儿子(即宋真宗)”。同时,作者特别关注战争进程中次要人物的贡献与境遇,比如为杨业“冒死申雪”的中级武臣刘吉,以及随杨业“反身冲入辽军中”力战而死的贺怀浦——贺怀浦为宋太祖贺皇后之兄,作者注意到“雍熙北伐由他首倡,结果遭受惨败,故宋代史书对他多加嘲讽……实有为天子推卸罪责之意”。今天北京古北口有杨业庙(杨无敌庙),但“杨业从未到过古北口,且战死于朔州附近,所以有人对古北口建有杨业庙甚感奇怪,认为只是出自后人依托”。其实北宋使臣就有《杨无敌庙》诗,而杨业被擒杀后,首级函献给萧太后与辽圣宗。《两宋烽烟录》据此指出,“北方草原民族向有敬奉被自己所杀死的敌方战将为‘贵神’的传统,因此被‘传首’的杨业头颅很可能即被埋在古北口一带,而后在附近修造庙宇以为祭拜之所”。这里作者随手便以文物遗迹、文献记载与民俗学的互释解开历史之谜,同时感叹英雄的悲剧命运。
今天的历史非虚构作品一般出自专业研究者与媒体写作者两个群体,两者在专业知识的把握与文字表述方面各有擅长而相互吸取经验。作为一部由专业研究者和古籍整理专家撰写的通俗历史著作,《两宋烽烟录》在史料梳理、叙事呈现和写作体量等方面都令人瞩目。虞云国教授就指出,这部著作“以宏阔的眼光、大气的胸怀、健硕的笔力、生动的叙事,第一次全景式地再现了宋与辽、夏、金、元之间的和战长卷”。《两宋烽烟录》还精心组织多层立体、可以深度进阶的历史知识谱系。作者一方面摒弃了令通俗读者生厌的繁琐注释(脚注或尾注),仅于仿宋体的独立引文后括注出处,另一方面在保证表述晓畅的前提下随手引用史料原文(略显艰涩的古文即以括注进行解释),这为专业读者查核文献提供了方便。在每一节的末尾,《两宋烽烟录》又以“简释”补充比较枝蔓或者相当专业的历史知识点,如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就有“契丹耶律、萧二姓”“杀胡林”“高无赖”“渤海国”“李胡为皇太子”“耶律天德”“辽世宗即位之月日”“契丹北面官与南面官”“柴册礼”等九则“简释”。这些“简释”,有时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如一卷三章二节的“熙陵幸小周后图”;有时能提供知识进阶的专业指引,如三卷楔子的“勃极烈”;有时则是非常细致的史料辨析,如三卷二章四节的“李纲与姚平仲劫寨之战”指出文献记载多有出入,这个问题也是宋史学界近期热议的疑案。
《两宋烽烟录》不仅首次系统梳理两宋战争全史,填补学界空白,更不时就关键学术议题展开深入辨析,实为兼顾专业性与普及性的典范之作。如论及后周“点检作天子”一节,作者指出:“当今学者对此也多有研究,得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一说推测这是张永德之政敌李重进一派为陷害张永德而干的,如当代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先生《赵匡胤的得国及其与张永德李重进的关系》等文章即持此观点;另一说认为这是由赵匡胤集团一手策划、炮制的代周篡权的重大政治阴谋,如张其凡《赵普评传·陈桥兵变的指挥者》和台湾地区学者蒋复璁《宋代一个国策的检讨》等即持此说。因为后一说法影响广泛,故这里先对此作一分析……”
中华书局这次新版的《两宋烽烟录》装帧设计精美,四卷封面各以不同云纹配古画人物剪影,更令人惊艳的是新版插配大量图像史料,包括古代绘画、古籍插图、文物古迹照片、战争形势图等,其中不乏珍稀或鲜见的图像。遗憾的是书中缺失图像索引,以下不妨对彩插中令个人趣味大增的图像史料稍作罗列:一卷:旧传五代李赞华所绘《射骑图》,李赞华即投奔后唐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耶律倍;辽祖陵(石房子);元刻本《契丹国志》之“契丹地理之图”;表现澶渊之盟订立后宋真宗到澶州北寨抚慰将士场景的宋画《景德四图·北寨宴射》;二卷:北宋人所绘、明万历刻本《宋文正范先生文集》之“西夏地形图”;三卷:辽宁省博物馆藏靖康之变后金人自开封掳掠到燕京之物北宋卤簿钟;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金杨邦基(传)绘《聘金图》;四卷: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拉施特《史集》十五世纪波斯语抄本彩插“蒙古军围攻金中都”;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藏手稿“1258年蒙古军攻占巴格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宋画《长江万里图》;仿宋本《景定建康志》“沿江大阃所部图”;台北故官博物院藏陆秀夫尺牍《群玉帖》,等等。
两宋烽烟录:宋辽金西夏蒙...
发布时间:2025-05-08
作者: 顾宏义著
ISBN号:9787101171150
价格:
¥382.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