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1-07/05/content_4849698.htm
唐史专家盛赞唐长孺:学风影响几代学人
本报讯(记者熊琳晖)昨日,纪念著名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唐长孺诞辰100周年暨中国唐史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大陆、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与会专家回顾了唐长孺一生的学术贡献,赞扬他淡泊名利、奖励后学的高尚品德。
唐长孺生于1911年,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文科,1944年受聘执教于迁至四川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历史系,1994年去世。
早年,唐长孺钻研辽金元史;之后,长期从事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以其在相关领域的卓越贡献蜚声国际史坛,被公认为20世纪杰出的史学大家之一。他历时十载主持点校的二十四史中的“北朝四史”,被誉为“古籍整理的优秀成果和范本”;其主持成立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组”,对近万枚文书残片逐一识读,十易寒暑,终将吐鲁番古墓葬所出文献等整理完毕,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古文书整理规范与方法。他所坚持的实证与理论并重、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互证的研究风格,更是影响了几代学人。
他的学生、武大历史学院教授陈国灿回忆说,唐先生治学严谨。他曾为一个研究项目申报2000元经费。同事们都劝他不必太“紧张”,他却说要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执意不增加经费。项目审批下来,相关部门审核后多批了1000元。
据了解,会聚唐长孺一生主要学术成就的8卷本《唐长孺文集》,已由北京中华书局正式出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