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书札里的故事 ——周汝昌画扇
评论人:《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13日 14 版) 作者:周伦玲
2024-03-20 14:34:29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
2023年底,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册《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皇皇巨册,装帧精美,内涵丰富,让人爱不释手。本书虽名曰“师友书札”,然而透过众多学者、作家的书札,也能窥出周汝昌其人事业、性格、情趣的“秘密”。可以说,每一封信札里面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本文特举陈迩冬致周汝昌书札为例。
第206页,是陈尔冬的书札。仅此一札,就有数处有趣的故事。
解味道兄:
昨夕得手教,今晨令小女往社取还尊书扇子 (此扇亦空藏而不用,世无贾赦,石家物不怕人夺也),廊阴展玩,觉书是唐格,诗则宋意,观赏久之,竟驱午睡。想来兄所绘《黄叶村著书图》必是绝妙的东西,窃愧相交十年,知兄不尽!
…………【略】专候道安!
弟迩冬 七、卅
陈迩冬和周汝昌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仁,二人皆是古典部的编辑。周汝昌1954年5月调至出版社,10月份陈迩冬也到了北京。周汝昌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
陈迩冬,他在山西执教时,专程带领学生进京,对我说:此来有“二为”:一为专访聂绀弩,研《水浒》有专长;二为拜访你,特赞“脂砚——湘云说”,并云:“新近又出来一个‘舅舅说’,真煞风景,太讨厌,该打回去!”后来他又“仿改”龚定庵诗见赠:
少年尊隐有高文,红学真堪张一军;难向史家搜比例,商量脂砚到湘云!
由此而见,陈、周二人在学识、学问方面有很多共鸣之点。
让我们回到陈迩冬的原信,看看其词句的内涵,每一处都十分有趣。
陈迩冬收到周汝昌信札后,即令小女去出版社取还周汝昌所书扇子。注意,此处陈迩冬用了“取还”二字,到底是取,还是还呢? 这是第一处看点,我们暂且搁置。再看第二处,陈迩冬用了“所书”二字,说明周汝昌在扇子上落了文字。在扇面上题字落款,是习见之文人墨事,无可厚非。第三处括号里“此扇亦空藏而不用,世无贾赦,石家物不怕人夺也”,这是陈迩冬用《红楼梦》第48回贾赦贪图石呆子的二十把扇子的故事,反说周汝昌的秘而不宣,其幽默可见一斑。
接下来陈迩冬又说:“廊阴展玩,觉书是唐格,诗则宋意。”由此则又可知,扇子上不但有文字,而且还有诗句。此第四看点。陈迩冬认为周汝昌的字有唐代风格,而其诗具宋代意味。
至此,若你以为这只是周汝昌题的一把既有文字又有诗句的扇子,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第五处,陈迩冬又冒出这样一句话来:“想来兄所绘《黄叶村著书图》必是绝妙的东西”——原来周汝昌在扇上还绘了一幅《黄叶村著书图》,这“绝妙的东西”令陈迩冬不禁慨叹:窃愧相交十年,知兄不尽!
第六处,陈迩冬此函未署年代,只落七月卅日。由“窃愧相交十年”之句,可推出他二位自1954年相识始,此函应落笔于一九六四年的七月卅日;而“知兄不尽”之句,则不仅仅归属陈迩冬一人,而众者皆“知不尽”矣。
话说1963年之际,正是筹备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盛大活动日益开展之时,周汝昌为纪念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下了很大功夫,《曹雪芹》一书就是在这个时节诞生的。他还撰写了不少文章。比如: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曹雪芹家世生平丛话》,《文汇报》上发表的《曹雪芹卒年辩》,《天津晚报》沽湾琐话上撰写的《黄叶村》《红楼梦的流行》等等。
据周汝昌的考证,他认为:曹雪芹应该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的除夕,合当公元一七六四年二月一日。据此,他就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诗、书、画的方式绘制了一把扇子,以为纪念。
第七处,让我们来看看这“绝妙的东西”——周汝昌绘制的扇子,也是陈迩冬信函中最重要的内容。
扇子的正面是一幅“著书黄叶村”图:山峦、丘壑、巨石、青松、水溪、幽篁、合欢树……围绕着一处茅屋内,曹雪芹正在伏案著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砚台。图右旁文字曰:为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而作,时一九六四年甲辰之夏日。
下面是一首绝句,云:
水源头下见芹溪,蒙密幽篁引旧题。珍重砚脂犹在眼,打门黄叶径蒿齐。
扇子的反面,是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文字,细看,是一篇《写芹小记》,其全文如下:
解味平生初未尝一笔学画,今日忽然欲画,投毫便作,不移时而成此,如小学生乍搦管即作书,方家岂得以八法绳之? 虽然解味固非为方家而作,为雪芹也。雪芹何人哉? 见吾此画当一粲齿,而且原之矣。盖善取者取其意而已。此所写乃西山寿安寺后退谷意境,居人所谓水尽头儿者是,尽当读上声,亦曰水源头最为胜境。当时万竹成林,渔洋句:“溪南万竿竹,岁久渐蒙密”,正谓此也。其地即在健锐营镶黄旗北营子之后,余谓雪芹山居,盖即近旁,向未有见及此者,唯与子离丈偶话芹事,丈初未知吾意,乃一语即道破,全与余合,为浮大白,并同往游焉。益信所见不差,故吾画欲仿佛其风物,世传幽篁图为雪芹小照,其所写岂非亦即此景乎? 信笔漫记梗概,以为他日一段故事,佳绘难遇亦难求。语云:求人不如求己,斗胆落笔亦为势所逼耳。解味记
这篇《写芹小记》,周汝昌把自己制扇图、扇诗、扇文的缘由、意图、地点、心境,一一表述清楚,这是周汝昌阐述自己学术观点的一种特殊方式,读者自当览阅欣会。
周汝昌画扇至此已经述毕。翻过头来,让我们再回到陈迩冬原信中的第一处:“取还”二字。
“昨夕得手教,今晨令小女”去“取还尊书扇子”,小女到底是去“取”? 还是去“还”? 抑或是又“取”又“还”? 莫非“周书扇子”有两把?
答案是肯定的。
原来,陈迩冬“还”的是《黄叶村著书图》扇。那么他取回的又是什么扇呢?
经查阅,就在陈迩冬写此信的前两天,即1964年7月28日,他在给周汝昌的信中说:“敝扇如书写时碍手,可取下页面写就,弟再插上”云云。这就一切明瞭了——陈迩冬令小女取回的是请周汝昌为他题写的扇子。
那么,周汝昌给陈迩冬的扇上题了些什么? 这又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
请看《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第27页,是陈迩冬的一页花笺纸书写的两首诗。我们只看前面第一首,诗曰:
代柬敏庵用芹溪遗韵芹溪遗韵费哦吟,我欲因之涉浅深。销尽锋铓存剑匣,磨余文字在碑阴。孤鸿沉影犹堪摄,一窟留红倘可寻。未必研云人去远,随君篝火夜蒐林。
花笺纸的落款是八月三日,这是陈迩冬对七月卅日取回扇子后的以诗代柬,是步周汝昌“用芹溪遗韵”。这样一说就明白了,原来周汝昌在他扇面上题的是这样一首诗,请看:
偶步雪老遗韵即以奉怀于君谁可接讴吟,异代非关怅望深。劔匣不留奇恨远,鼓摊长玷墨花阴。数家弱笔争腾笑,一往高风只梦寻。犹有此心殊未死,为传神采托书林。
周汝昌对于世人皆称曹雪芹为小说家以为不然,他认为曹雪芹是诗人,其小说乃吾国最大最妙一篇抒情诗也。曹雪芹当然是千古第一诗人。然而他的诗不可得也无法和,但依据张宜泉的《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吟、深、阴、寻、林五字具在,他认为此千古第一奇韵也,步此韵而为诗,则此千古第一奇题也。周汝昌说:世有和者,当自解味道人始,而引其能同和者焉?
纪念伟大的诗圣小说家曹雪芹逝世260周年。
纪念陈迩冬、周汝昌二位先生。
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精)
发布时间:2024-01-16
作者: 周伦玲编
ISBN号:9787101155907
价格:
¥680.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