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证类本草》的文献学解析
评论人:中华书局1912
2024-10-25 16:56:48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现存经史子集四部图书中,属于子部医家类的《证类本草》文献结构最为复杂,为了便于读者使用本书,按照不同文献来源,将其分解剖析。
今天最常使用的《证类本草》版本是公元1249年张存惠晦明轩重刻本,书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藏国家图书馆;这一版本先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与中医古籍出版社分别于1957年、2010年影印出版。1993年华夏出版社尚志钧先生点校本即以此为底本;此本也是本书《证类本草笺释》的底本。
《证类本草笺释》,[宋]唐慎微 撰
王家葵 蒋淼 笺释
中华书局2024年10月出版
一
《本草衍义》并入《证类本草》
晦明轩本其实是《证类本草》与《本草衍义》的合并本,将后一本书嵌入到前一本书中。晦明轩本每卷卷端题名下皆有“己酉新增衍义”双行小字。
《本草衍义》,寇宗奭撰,全书20卷,序例3卷,各论17卷,其各论部分乃是针对《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而来,完全依照《嘉祐本草》药物顺序排列,但“内有名未用及意义已尽者,更不编入”,即旧本草“有名未用”涉及的药物,《本草图经》新增的“本经外草类”“本经外木蔓类”,皆不予讨论;《嘉祐本草》《本草图经》意思已经完备的条目,不再赘言。
《本草衍义》的三卷序例,被插入在《证类本草》卷一卷末题名之后,卷二之前,标题为“新添本草衍义序”,然后依次是“序例上”“序例中”“序例下”,对应原书前三卷。但晦明轩本的目录,则将“衍义序例”归属在卷一之内。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即《证类本草》晦明轩本)目录
各论17卷按照药物条目插入在《证类本草》相关药物之末,用大字“衍义曰”引起,具体内容则为双行小字。因为《本草衍义》的药名条目同于《嘉祐本草》,故与《证类本草》可以完全对接。今与《本草衍义》单行本对勘,条目没有遗落,字句基本没有错讹。
二
《证类本草》的基本结构
北宋末,蜀中医家唐慎微以《嘉祐本草》为基础,并将《本草图经》的全部内容,按照药物条目拼缀,条目后附录从其他本草、医方、经史杂书中摘抄的相关内容,编辑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证类本草》30卷,其中序例2卷,各论28卷。《证类本草》的序例,乃是囊括《嘉祐本草》的序例,加上《本草图经》的序而成;各论药物则以《嘉祐本草》为主,并入《本草图经》的内容;新添附的药物,则附录每卷之末。《嘉祐本草》20卷,《证类本草》因为篇幅扩大,拓展成30卷。
《嘉祐本草》与《证类本草》卷帙对照表(上下滑动查看)
由苏颂主持编写的《本草图经》乃是与《嘉祐本草》配套的药物图例及说明文字,全书20卷,卷帙安排不详。此书没有序例,篇首为苏颂所撰序言,《证类本草》将之安排在卷一《嘉祐本草》序言之后。
《本草图经》虽然是《嘉祐本草》的姊妹篇,但两书的药物条目并非一一对应,《证类本草》有如下处理原则:
两书相同的条目,药图放在《嘉祐本草》正文之前,文字说明则编排在《嘉祐本草》正文之后,用大字“图经曰”引起,内容刻作双行小字。
《证类本草》药图及文字说明样式
《本草图经》有时候会在一个药物条目下提到其他药物的情况,如果这些被涉及的药物在《本草图经》没有单独条目的话,《证类本草》会在相关药物《嘉祐本草》正文之末标“图经:文在某某之下” 字样。
《本草图经》还收录若干不见于《嘉祐本草》的药物,作为“图经外草类”和“图经外木蔓类”放在最末两卷,《证类本草》将这两卷合在卷三十,置于《嘉祐本草》“有名未用”之前。
《嘉祐本草》与《本草图经》缀合,构成《证类本草》的主体结构,至于作者唐慎微增补的内容,又有两类。第一类,绝大多数药物条目后附录有唐慎微收集的医方、本草、经史杂书中与本条药物有关的资料,接在《本草图经》文字之后,其前用唐慎微称为“墨盖子”的“【”符号引起。每种文献之书名或标题用大字,引文为双行小字。
《证类本草》“墨盖子”样式
第二类是增补药物,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唐慎微新增加的药物,全书8种,即灵砂(卷四)、井底砂(卷五)、降真香(卷十二)、人髭(卷十五)、猕猴(卷十八)、蝉花、缘桑螺(卷二十一)、醍醐菜(卷二十八)。一种是前代本草遗余的药物添附在相关各卷之末,计有“陈藏器余”488条、“唐本余”7条、“海药余”16条、“食疗余”8条、“图经余”5条。
唐慎微编撰的《证类本草》即由如上三部分(《嘉祐本草》、《本草图经》、唐慎微新增内容)构成。在《证类本草》正式刻板以前,大观二年(1108)集贤学士孙觌得到此书,颇以为善,而感叹“其书不传,世罕言焉”,因请艾晟校订,“募工镂版,以广其传”。艾晟乃以陈承所撰《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作为参校,并将陈承的意见共44条冠以“别说”二字,补入《证类本草》相应药物条后。在丹砂条艾晟有按语说:“(鼎)[晟]近得武林陈承编次《本草图经》本参对,陈于图经外,又以别说附着于后,其言皆可稽据不妄,因增入之。”艾晟刻本也将元祐七年(1092)林希为陈承所作的序言收入。
《证类本草》“丹砂条”艾晟按语
艾晟刻本是现存《证类本草》所有版本的“祖本”,需将艾晟所添“别说”内容剔除,才是唐慎微所著《证类本草》的原貌。
三
《嘉祐本草》的文献结构
嘉祐二年(1057)集贤院成立校正医书局,奉诏校修本草,由掌禹锡主持其事,五年书成,宋仁宗赐名《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简称《嘉祐本草》。
《嘉祐本草》的主体部分是《开宝重定本草》,条文内有所增补,皆用“臣禹锡等谨按”引起,眉目清晰。其新增药物条目,其后皆有“新定”“新补”“新分条”字样。
《证类本草》增补药物条目样式
尤其可贵的是,《嘉祐本草》以《开宝重定本草》为蓝本进行补充,其凡例说:“凡名本草者非一家,今以开宝重定本为正。其分布卷类、经注杂糅、间以朱墨,并从旧例,不复厘改。”比如“地菘”是《开宝重定本草》新增药物,《嘉祐本草》认为地菘即是天名精,既然已有天名精,则不当另出地菘。但《嘉祐本草》并没有将地菘条删削,而是用按语的形式阐明理由,其中专门提到:“今补注立例,无所刊削,故且存而注之。”因此,《嘉祐本草》的后面隐藏着比较完整的《开宝重定本草》。
《嘉祐本草》原书失传,主体部分保留在《证类本草》中。需要注意的是,《证类本草》不仅将《嘉祐本草》的20卷析分为30卷,还打乱了每卷内药物次序,所幸《本草衍义》根据《嘉祐本草》创作,故通过《本草衍义》的药物顺序,尚能基本复原《嘉祐本草》的目录。
四
《开宝重定本草》的文献结构
《(嘉祐本草)补注所引书传》提到两种“开宝本草”,一本是《开宝新详定本草》:“开宝六年,诏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从蕴、吴复圭、王光祜、陈昭遇、安自良等九人,详校诸本,仍取陈藏器《拾遗》诸书相参,颇有刊正别名及增益品目,马志为之注解。仍命左司员外郎知制诰扈蒙、翰林学士卢多逊等刊定,凡二十卷,御制序,镂板于国子监。”一本是《开宝重定本草》:“开宝七年,诏以新定本草所释药类或有未允,又命刘翰、马志等重详定,颇有增损,仍命翰林学士李昉、知制诰王祜、扈蒙等重看详。凡神农所说,以白字别之;名医所传,即以墨字。并目录,共二十一卷。”
保存在《证类本草》中的《嘉祐本草》引用书目
按此说法,宋太宗开宝年间曾经两度修订本草,开宝六年(973)先成《开宝新详定本草》,此本得到宋太宗的首肯,并御制序言,正式雕版印刷。书成以后不久,忽然嫌其注释未详,重为修订,次年编成《开宝重定本草》以取代前书。检《续资治通鉴长编》,仅在开宝六年四月戊申(二十五日)条下云:“知制诰王祜等上《重定神农本草》二十卷,上制序,摹印以颁天下。”开宝七年下未见有修本草事。毕竟《续资治通鉴长编》于南宋撰著,可信度不及掌禹锡、苏颂的记录,故当以《补注所引书传》的说法为准。
前一本《开宝新详定本草》的具体情况不详,《开宝重定本草》则是以唐代《新修本草》为蓝本增补修订而成。在《嘉祐本草》中,《开宝重定本草》新增药物标注为“今附”,所补注的文字则由“今详”“今按”引起,这些标记通过《证类本草》保留下来。
五
《新修本草》的文献结构
显庆二年(657),右监门府长史苏敬上言,“陶弘景所撰本草,事多舛谬,请加删补”,唐高宗准奏,组织人马编写,由英国公李绩领衔,显庆四年撰成《新修本草》,全书54卷,其中本草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
《新修本草》之本草正文部分,乃以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蓝本“增损旧文”而成。新增药物114种,有鉴于“陶弘景偏居江南,不周晓药石,往往纰缪”,逐一考证之。
敦煌出土《新修本草》孔志约序
尽管《新修本草》对《本草经集注》药物三品位置有所调整,次序有所改易,但《本草经集注》的主体内容仍完整地保留下来,《新修本草》新增的按语皆用“谨按”引起。后来《开宝本草》刻印时,陶弘景注释部分被冠以“陶隐居云”,将《新修本草》的“谨按”改为“唐本注云”。
《新修本草》之本草正文部分今天仅残存约11卷,取与保存在《证类本草》中的内容对勘,仍有高度的一致性,可见经过两本《开宝本草》,转入《嘉祐本草》,再编入《证类本草》,其主体信息损失不多。
六
《本草经集注》的文献结构
《本草经》流传至齐梁时代,版本繁多,内容芜杂,据陶弘景说:“魏晋已来,吴普、李当之等更复损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疗,互有多少。”不仅如此,“本草之书,历代久远,既靡师授,又无注训,传写之人,遗误相系,字义残阙,莫之是正”。针对以上情况,陶弘景乃“苞综诸经,研括烦省,以《神农本经》三品,合三百六十五为主,又进名医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三十种。精麤皆取,无复遗落,分别科条,区畛物类,兼注詺时用,土地所出,及仙经道术所须”,撰成《本草经集注》七卷。
《神农采药图》
此书在文献学上颇有特色。所谓“集注”,集诸家注解于一书的意思。颜师古《汉书序例》说:“《汉书》旧无注解,唯服虔、应劭等各为音义,自别施行。至典午中朝,爰有晋灼,集为一部,凡四十卷,又颇以意增益,时辩前人当否,号曰《汉书集注》。”这大约是“集注”体例的滥觞,但《汉书集注》早已失传,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则是此类著作存世年代最早者。
《本草经集注》由三部分构成:《本草经》原文使用朱书大字,魏晋以来名医们增补的内容为墨书大字,陶弘景把自己的意见称为“子注”,为墨书小字。其中墨书大字部分被称为“别录”,《新唐书·于志宁传》解释说:“《别录》者,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所记,言其花叶形色,佐使相须,附经为说,故弘景合而录之。”1935年吐鲁番出土朱墨分书的《集注》残片,其中燕屎、天鼠屎两条相对完整。以天鼠屎为例,红笔所书《本草经》文:“天鼠屎,味辛,寒。主治面痈肿,皮肤诜诜时痛,腹中血气;破寒热积聚,除惊悸。一名鼠沽,一名石肝。生合浦山谷。”皆连贯可读。而墨书大字“有毒;去面黑皯;十月、十二月取”,穿插在朱书大字中,不能独立成篇,此即“附经为说”的实物标本。
1935年吐鲁番出土《集注》残片
陶弘景开创的朱墨分书体例被《新修本草》继承;《开宝本草》改为雕版印刷,乃将朱书改为阴刻白字,墨书改为阳刻黑字,其他内容作双行小字,仍使不同来源的材料条缕分明;所有文献最终汇入唐慎微所编《证类本草》。前代著作亡佚殆尽,硕果仅存的《证类本草》遂成为宋以前本草文献集大成之作。
七
小结
如上所论,《证类本草》中的本草文献乃是以“滚雪球”的方式层迭累加,使用其中的文献,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唐慎微所撰《证类本草》并不包括《本草衍义》在内,所以,尽管晦明轩本《证类本草》将《本草衍义》收编其中,但今天引用“衍义曰”标目下的内容,出处仍称《本草衍义》为好。同样的,陈承所撰《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是艾晟所加,引用时可称“陈承别说”,也可径称书名《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但不宜视为唐慎微《证类本草》的内容。
《本草图经》早佚,其文字部分保存在《证类本草》“图经曰”下,药图也完整地收入《证类本草》。今天引用“图经曰”标目下的内容,出处可以称《本草图经》,也可以称“《证类本草》引《本草图经》”。
《嘉祐本草》早佚,《证类本草》几乎囊括《嘉祐本草》全书,理论上讲,《证类本草》中除了墨盖子下和“图经曰”之下的内容,以及后人添附的《本草衍义》、陈承别说以外的所有文字,都属于《嘉祐本草》。但《嘉祐本草》也是“滚雪球”结构,所以通常只把标有“臣禹锡等谨按”的补充文字算作《嘉祐本草》加以引用,其余部分各自属于上级文献。《开宝本草》《新修本草》《本草经集注》也应该如此处理,即只把标明“今注(按)”“唐本注”“陶隐居”的内容算作原书,其余部分各自属于上级文献。
《神农本草经》的主体部分保存在《证类本草》中,习惯称呼是“《证类》白字”,可据此引用,也可以据各种辑本引用。因为各家辑本的思路不太一致,引用时要注明文献来源。
(本文系《证类本草笺释》代前言)
现存历史地位仅次于《本草纲目》的本草文献
《证类本草笺释》(全六册)
[宋]唐慎微 撰 王家葵 蒋淼 笺释
32开 平装
繁体横排
978-7-101-16526-5
338.00元
本草之祖《神农本草经》研究史上的
里程碑式著作
《神农本草经笺注》(中医典籍丛刊)(上下册)
王家葵 撰
繁体横排
32开 平装锁线
978-7-101-16491-6
120.00元
内容简介
《证类本草》,全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三十卷,以《嘉祐本草》为框架,将《本草图经》的内容,按条目逐一缀合到每一药物之下。具体而言,卷一、二为“序例”,收载了前代重要本草的序文和总论;卷三至二十九为各论,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果、米谷、菜等十部,有些部又分上、中、下三品;卷三十为“本经外草类”。全书收药1749种,附图近千幅,每药首列药图,次为《嘉祐本草》文,再次为《本草图经》文,最后为增补内容,冠以墨盖子以示区别,主要为“雷公曰”、附方等,记载了药物性能功效、应用方法、药物来源、栽培训养、药材鉴别、泡炙制剂等方面的知识。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此次整理,以中医古籍出版社影印晦明轩本为底本,以嘉定四年刘甲校刊《经史证类备急大观本草》、光绪三十年柯逢时影宋重刊《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为校本,除断句、标点、校勘外,还于每篇正文之下,以“笺释”形式,从文献学和中医药学角度,对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或疑难问题加以阐释。书后附有药名笔画索引和音序索引。
作者简介
唐慎微(约11—12世纪间),字审元,原籍蜀州晋阳(今四川崇庆),出身于医学世家,北宋著名药学家,代表作有《证类本草》等。
王家葵,斋号玉吅,四川成都人,医学博士,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在药理学、本草学、道教、书法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绩。专著有《神农本草经研究》《陶弘景丛考》《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本草文献十八讲》等,古籍整理有《登真隐诀辑校》《养性延命录校注》《真灵位业图校理》《神农本草经笺注》等。
蒋淼,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临床中药教研室主任,中药学硕士,主要从事中药基础理论与应用、中药文献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编撰中药学相关论著及教材11部,主持省部级及校级课题4项。
编辑推荐
《证类本草》以《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为基础而作,《本草图经》无可分割,《嘉祐本草》以《开宝重定本草》为蓝本补充而成,《开宝重定本草》是《新修本草》的修订本,《新修本草》又是《本草经集注》的增订本,《本草经集注》的核心就是《神农本草经》。所以,《证类本草》的结构就像一个“俄罗斯套娃”。
《证类本草》是现存历史地位仅次于《本草纲目》的重要本草文献,在创新医学理念,尤其是保存医学文献方面,作用非常大,就像李时珍评价的那样,“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皆其功也”。
(统筹:一北;编辑:岚岫)
神农本草经笺注--中医典...
发布时间:2024-05-14
作者: 王家葵撰
ISBN号:9787101164916
价格:
¥120.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