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易通论》
《周易通论》四卷,清李光地撰。关于李光地(一六四二—一七一八)的生平与著述,笔者已在《周易观彖校笺》(中华书局二〇二一年版)的《前言》作了介绍,兹不赘焉。
[清]李光地 撰 梅军 校笺
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夏四月,李光地完成《周易通论》,其时他七十一岁。李清植(李光地三子李钟佐之子)记此事云:“公既依经释义,为《观彖》一书,其推本源流、根据图象统论纲领指趣者,不欲杂附经中以溷正意,乃别厘为此编。”可知《周易通论》原是从《周易观彖》书中析出者,堪称《周易观彖》的辅翼。
《周易通论》分为四卷,约四万五千字。此书篇幅虽然不大,却是李光地晚年《易》学理论的集中展现。其中,卷一有十六条,卷二有二十条,卷三有二十六条,卷四有二十一条,合计八十三条。《周易通论》各卷条目的先后次序,经过了李光地的精心安排。四库馆臣指出:“是书综论《易》理,各自为篇。一卷、二卷乃发明上、下经大旨,三卷、四卷则发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之义。冠以《易本》、《易教》二篇,次及卦、爻、象、彖、时、位,反复辨说,详尽无遗。”对《周易观彖》的内容作了较准确的概括。
在《周易通论》卷一“易本”条,李光地探讨了《周易》源流问题。他遵循传统的看法,认为八卦之名为伏羲所定,六十四卦之名为文王所命,卦爻辞为周公所定,“十翼”为孔子所作。接着,李光地指出:
“四圣”,谓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贤”,谓周敦颐、邵雍、程颐、朱熹。李光地特意表彰“四贤”的《易》学成就,为后学者指明了研习《周易》的途径。
[宋]程颐 撰 王孝鱼 点校
《周易通论》卷一“易教”条云:
李光地赞同朱子提出的“《易》为卜筮而作”这一观点。李光地晚年的《易》学著作,如《周易通论》、《周易观彖》,以及奉旨编纂的《周易折中》,皆以此为理论基础。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周易通论》体现的李光地晚年的《易》学思想,与《周易观彖》相吻合,而与《周易折中》所传达的《易》学观念有一些差异。《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对《周易》文本的编排处理方式与《周易折中》截然不同,即可见其端倪。
《周易折中凡例》云:
[南宋]朱熹 撰 廖名春 点校
而《周易通论》卷一“论经传次序仍王本”条云:
《周易折中》是奉旨官修之书,遵循朱熹《周易本义》使用的经、传分离的编排方式,不可违逆康熙的《易》学观念。《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坚持使用以传附经的编排方式,贯彻的是李光地自己的《易》学思想。学者或以《周易观彖》成书在《周易折中》之前,对《周易》文本的编排处理却截然不同,遂谓李光地治《易》思想前后游移,甚或径以《周易折中》视为李光地《易》学思想的总结。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朱熹像
《周易通论》在阐述易理时,具有很自觉的“正名”意识。对《易》学中的一些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李光地皆能条分缕析,进行深入推究。他曾指出:
如《周易通论》卷一“论卦爻占辞”条对“元亨”、“大亨”、“元吉”、“大吉”的区分,以及“利”、“用”、“不利”、“勿用”的区分,李光地皆能联系具体辞例辨析其闲的差异,于细微处见其《易》学功底之深厚。
关于《周易通论》的学术成绩,四库馆臣认为:“虽其言专主义理而略象数,未免沿袭宋儒流派,尚未能求之汉学以参伍而折衷之,然平正通达,不为艰深奥渺之谈,于四圣之精微,实能确有所见。其论复、无妄、离、中孚四卦为圣贤之心学,尤发前人所未发。”这个评价是公允的。
关于《周易通论校注》
《周易通论》原是从《周易观彖》中析出者,凝聚了李光地治《易》五十余年的心得,是他作为清初《易》学大师的理论总结之作。就研究李光地晚年的《易》学思想而言,《周易通论》、《周易观彖》皆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不可偏废。就这两部书的阅读顺序而言,李光地本人有如下建议:
[清]李光地 撰 梅军 校注
这番出自肺腑的总结话语,对于当下治《易》者来说,仍具有指导作用。
《周易通论校注》以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八六年《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周易通论》四卷为底本,以清道光九年(一八二九)刻《榕村全书》本《周易通论》四卷、福建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三年整理本《榕村全书》之《周易通论》四卷(陈祖武点校)为参校本,对《周易通论》进行全面整理。本书的出版,希望能为同志们研读《周易通论》提供一些便利。
限于学力,本书或尚有错误,恳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本文选自《周易通论校注》前言,标题为编者所拟)
清代学者李光地撰写的《周易》小百科全书,
用83个条目阐释古人最关注的周易问题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清]李光地 撰 梅军 校注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5593-8
36.00元
作者简介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又自厚菴,福建安溪人。清代名臣,著名学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周易折中》《周易通论》《周易观彖》《四书解》《性理精义》等。
梅军,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文学硕士,上海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博士后,现为广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文献与经学研究。出版专著有《汉书五行志校疏》《周易通论校注》《周易观彖校笺》《经义杂记校补》《殷商西周散文文体研究》等。
目录
前 言
凡 例
钦定四库全书周易通论提要
周易通论卷一
1易本
2易教
3论经传次序仍王本
4论卦名辞爻辞
5论名义相似
6论八纯卦
7论卦有主爻
8论卦爻占辞
9论占辞无两例
10论时
11论位
12论德
13论应
14论易象像物
15论六爻取象之异
16论六爻辞称名之异
周易通论卷二
1彖传释名总例
2论彖传释名所取
3论彖传释辞
4论二体象传
5论六爻象传
6卦变辨
7论对卦
8论卦名相对
9论取象相对
10论卦意相对
11论卦意相似
12论卦义相似
13论乾坤君臣之义圣贤之学
14论乾坤皆不有其功
15论龙马之义
16论复心学
17论无妄心学
18论离心学
19论中孚心学
20论大小过卦义
周易通论卷三
1论易言阴阳之序
2论易简之原
3论幽明之故
4论死生之说
5论鬼神之情状
6论继善成性
7论河图
8论河图二
9论河图三
10论图书
11论挂扐
12论挂扐二
13论挂一
14论策数
15论筮法变卦
16论筮法变卦二
17论筮法变卦三
18论贞胜贞一
19论一君二民二君一民
20论初难终易
21论中爻之备
22论观彖过半
23论二四远近
24论二四远近二
25论三五刚柔
26论爱恶远近情伪
周易通论卷四
1论参天两地倚数
2论图象
3论图象二
4论图象三
5论图象四
6论图象五
7论图象六
8论图象七
9论图象八
10论阴阳动静
11论神
12论卦名义
13论序卦
14论序卦二
15论序卦三
16论杂卦
17论杂卦之义
18论十二卦之变
19论杂卦有不取互义者
20论杂卦正变之序
21论环互之例
参考文献
内页展示
【赠笺纸】《周易通论校注》(赠校注者梅军先生钤印笺纸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