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中华书评
>
详细页
读新出《钱穆致徐复观信札》
评论人:周弘博《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5月26日 10 版)
2021-06-04 14:33:20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钱穆致徐复观信札》
,钱婉约整理,中华书局2020年10月第一版,96.00元
旧历年前,蒙钱婉约教授惠赠其据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整理的《钱穆致徐复观信札》。由于职业原因,笔者近年有幸从事《钱穆先生全集》(九州出版社,2011年,以下简称《全集》)的编辑工作,并曾数次校正《素书楼余沈》(《全集》正文最后一册)所收录之钱穆“致徐复观书”,故而对于钱教授此番馈赠感到别样惊喜。
整体而言,《钱穆致徐复观信札》(以下简称《信札》)不仅比《全集》收录书信数量更多,而且即便二书所收同一书信,前者往往比后者内容更为完整。换句话说,《全集》中收录的钱穆致徐复观书信大多经过当年联经版全集编委会删减,并非全璧。借由新出《信札》,不仅使我们得以窥见书信全貌,进而了解这些书信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更可以透过该书附载的高清图片,欣赏钱穆先生精湛的书法技艺。
因此,新出《信札》贡献突出,十分宝贵,而与《全集》所收钱穆致徐复观书相较,彼此所存在的内容差异,也很值得注意。下面,谨据阅读所见,略作汇报,以就教于钱教授以及各位大方之家。
首先,《全集》收录1951—1957年钱穆致徐复观书信31通。据《信札》目录统计,该书共收1948—1957年信札106通。实际上1948年仅一通,其余尽属1951—1957年范围。1957年8月28日信札较为特别,钱先生写毕后,当日“忘未寄出”,其后又写一札“增述数事”(《信札》第251页),随前信一并寄出。《全集》将之视作两通,《信札》则计为一通。如果按照《全集》标准,《信札》收录实为107通,比前者多出76通。
另将《全集》所收31通书信与《信札》逐一对照,发现两通书信为后者所无:1955年9月11日一通,及1957年某月17日一通。经查《素书楼余沈》出版说明,1990年钱先生去世后,陆续收到友人主动寄还先生信函,因此推测这两通书信当日曾经寄给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故得收录,但最终或未退还,或在徐先生家属手中遗失,以致并不见于《信札》。
其次,与《信札》相较,《全集》所收书信多有删减。如1954年某月11日信删去起首“大示奉悉”四字(《全集》第12通,《信札》第104页),1955年6月18日信前后四处节删,计有四五百字(《全集》第17通,《信札》第152—154页)。而且,只有极个别删减在《全集》中有所标识。如1951年5月16日(《全集》第1通)、1952年某月12日(《全集》第3通)信中明确标有“上略”“下略”字样,表明该信曾经删减。其余书信,未见任何标识。
《全集》所删减者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删除部分有关私生活或与学术无关者。如1955年8月17日信首段,言及“胡小姐”(即胡美琦女士)自港返台,并请徐复观代购长袍布料等事,在《全集》中被完整删除。(《全集》第18通,《信札》第160页)二、删除钱、徐部分学术私语,或涉人物臧否之段落。如1955年6月18日信中言道,“人生处境,真有如此难说处。因念古人所云‘三不朽’,立功尚在立言之上,为社会立一事业,真不易。弟自问才性,勉有立言则庶可自励,立功非所敢望,而立功者之立德,实犹难于立言者”。(《全集》第17通,《信札》第154页)或许在昔日编者看来,上述删除内容无关宏旨,但其中不仅记录了钱、徐两位先生之间无比真切的学术交谊,更涉及彼时诸多人物史事关联,故在今日研究钱穆乃至20世纪50年代学术思想者眼中,这些被删减段落并非可有可无,或恰恰相反,很有研究价值。
再次,钱教授整理《信札》过程中,曾与《全集》进行对校,发现后者存在不少错讹。然在其撰写的“编后记”中,只谦虚列举了三方面工作:一、将《全集》省略文字予以补全;二、《全集》辨识文字有误者进行校正;三、信札系年编次有误者加以调整。所举改正之例,亦不过区区四五处,然据笔者阅读所见,其所改正者不下十数处。
其中,1953年7月27日信中有一句,《全集》编辑者因为难以辨识,权作“较之李君书实为逊色□耳。□鄙见或不宜取信”,钱教授据信札原件校改作“较之李君书实为逊色。世多耳食,鄙见或不宜取信”。(《全集》第9通,《信札》第85页)又,钱先生于1955年6月11日信中言“颇想对于禅宗作一系统研究”,《全集》将“颇想”误作“颂想”,亦经钱教授据原信改正。(《全集》第16通,《信札》第147页)此前小编校订《全集》过程中,虽感语句不顺,但苦于没有原件核对,只得作罢。由此可见,《信札》在史料价值上更胜一筹。至于《全集》存在的文字讹误,未来亦亟当修正。
与此同时,在核校过程中,小编也发现《信札》存在若干可议之处。例如1953年2月20日信起首“百闽”(《信札》第70页)应作“百闵”(即刘百闵)。再如1955年8月31日信中有一句,《全集》作“窃自谓不念旧恶,差可妄觊,而匿怨而友,亦其所耻”,《信札》则作“窃自谓不念旧恶,差可妄觊而匿怨,而友亦其所耻”。(《全集》第19通,《信札》第163页)“匿怨而友”系属成语,故应以前者句读为当。
最后,值得提及的是,《信札》中多次提及个人著作,尤其涉及各种著作撰写之心路历程和自我评价。即如1952年某月27日致徐先生信中,钱先生自认新出版之《文化学大义》“言虽浅显,意实深至”(《信札》第22页)。同年11月12日信中,钱先生谈到正在写作《宋明理学概述》,“不愿与前稿《中国思想史》多所重复。因此益费斟酌,又不能专心一意,时作时辍,仅成十之一”(《信札》第54页)。及至1953年除夕,该书已经完稿,致徐先生信中言道,“此等著作最好能留手边一年,随时有所增删,庶不致大有缪误”。然据其自述,“自《国史大纲》以后,诸书皆随成随印,印出后极难更改,因心绪已不属也。世乱如此,欲求著述精密,追踪古人,良为不易”(《信札》第63页)。至于1957年刊印成书之名著《庄老通辨》,在同年4月4日致徐先生信中云:“此稿积年久,弟自问多创论,殆不在阎百诗《尚书古文疏证》之下。惟阎书亦经长期论难,弟之此稿亦不望立见有定论,然要之自信甚深。积稿能汇集印出,亦近年一快事也。”(《信札》第223页)足征钱先生对于平生学问具有充分自信。
以上所引,皆为《信札》所有而《全集》所无者。全书而言,类此者不胜枚举。因此可以说,新出《信札》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钱穆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著作体系,蠡知一代史学大师的思想生命情怀,无形之中打开了又一扇窗户,值得我们珍视。
钱穆致徐复观信札(精)
发布时间:2020-11-13
作者: 钱穆著 钱婉约整理
ISBN号:9787101146486
价格:
¥96.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