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媒体报道详细页
想在故宫修文物?先捶出一份鱼鳔胶磨性子
评论人: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刘冕
2020-05-19 16:13:20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走进博物馆,馆内文物琳琅满目,馆外修复师的故事同样精彩。相较于文物而言,文物修复师数量更少,责任更大,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屈峰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木器组组长,是个带着点侠义柔肠的文物修复师,在2018年因为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突然火了。
镜头前技艺娴熟的屈峰,也曾是心怀艺术家梦想的美院毕业生。从对木器修复提不起兴趣到耐住寂寞,“慢慢来”,开始变成屈峰的口头禅之一。
屈峰曾经面试过一拨儿年轻人,他问了个问题:“你们想过自己的性格合适吗?”
一个年轻人一脸憧憬地说:“一想到每天都能接触文物,就心潮澎湃!”
直言爽利的屈峰一盆冷水泼下去:“这个地方可不能澎湃,一澎湃就麻烦了,还是要冷静。”
为了给新来的故宫人磨性子,屈峰打算用老招儿;赶上鱼鳔胶快用完了,今年夏天他打算让年轻人用汗水明白一下传承的力道。
这算是故宫木器组的“秘方”。每隔一两年,屈峰他们就要去海边出趟差,有时候是大连,有时候是厦门,不远千里就奔着黄鱼鱼肚去。“这两年越来越不好买,这东西富含胶原蛋白,很多都高价卖给饭店了。”
买回来以后,鱼肚要用温水泡发、加热,然后放到铁锅里捶打,直到打成糊状,过滤晾干以后裁成手指粗细的条状,用时加水熬成胶。只要不受潮,存上十年八年都不会坏。
最痛苦的,要算砸胶的时候。在鱼鳔不断捣碎成糊状的过程中,胶的拉力也会逐渐出来。屈峰说,壮汉砸上五分钟,手就抽筋、浑身冒汗了。“经常用锤子砸着砸着,出了黏性的鱼鳔会把整个锅都带起来。”
累到不行的时候,需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轮换着砸。屈峰说:“木器室里年轻的小伙子轮流着一刻不停地砸,一天下来,顶多能砸半斤的鱼鳔胶。所以有老话叫好汉砸不了二两鳔。”
每一次制作鱼鳔胶,周期都要长达数月之久。刚来木器组,都得撸胳膊挽袖子先过了这一关。
干吗不去外边买?屈峰解释,市场上鱼鳔胶很少有人卖,即使有效果也不如宫里自己做的,只有费如此心思砸制的鱼鳔胶,在文物修复时才不会对文物产生腐蚀,文物修好了也不会憋屈。
屈峰往东一指,隔壁王振英师傅的父亲,当年给太和殿修龙椅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胶。锅里一熬,拿根筷子插进去,拎起来都不往下滴汤儿。最关键的是,用这种胶修文物,完全可逆,用点热水一泡,就能化开。
修行,讲究的是本真,而非简单的固守陈规。屈峰说:“什么叫修旧如旧,界定了旧才有得谈。有人下定义,残缺才是美,但如果一把龙椅缺了腿儿,那不是美,而是失了威仪。所以必须就事论事,怎么修,修到什么份儿上,唯一不能丢的是文化信息。”
屈峰工作照
屈峰桌子抽屉里收着一把锉。“这是我自己做的,在故宫,工具要跟自己一辈子,全都是自己做。”他说。
小院儿里的东西,正在一点一滴地往骨血里渗透。
最近,故宫木器组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是传统宫廷家具修复技艺。
一波接着一波的记者来采访,从最初的工匠技艺、师承何人,越往后问题越八卦:“有个记者问我家住哪里,房贷多少,在宫里上班一个月挣多少钱⋯⋯”面对五花八门的问题,屈峰直呼招架不住。“有时候问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儿,随口一答。落到了白纸黑字上,有时候难免产生误会,所以干脆少说多干。”
屈峰也变了。一开始,“我看文物就是文物,我就是我自己。”然后,势必是一场争锋。“我是人,活跃的,文物是静态的,不动的。你怎么对它,它都那样。没得选择了,就跟它死磕,但是耗不出什么,那行了,我怕了你了。愿赌服输,那我就好好对待文物,静下心来研究,通过上一任工匠的刀刻痕迹去努力地了解它。”
如今,“你会逐渐把文物当成一个生命去看。你是一个生命,它是一个生命,两个生命在碰撞的过程中,就会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理解文物,反观你和周围事物的关系以及思考你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屈峰说:“人造物的时候,总会把自己的想法融入进去。以物读己,是一种修行。”
《我在故宫修文物》剧照
如今,每天下班,屈峰都会不自觉地用手拽拽挂锁,是不是牢靠。他还雕了个“保镖”站岗:胖墩墩的苏轼雕塑。他给出了独特的解释:“苏轼爱吃肉,不可能是瘦子。”
一处小院儿,任由时光变迁,就这样悄然无声地锁住了匠心。传统和现代在屈峰的手里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交互着。
(本文节选自《国宝修复师》,标题为编辑所拟)
《国宝修复师》
北京日报人物采写组 采写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38535
56.00元
文物是一个民族长久延续的物质记忆和情感寄托,谓之“国宝”。相较于文物而言,文物修复师数量更少,责任更大,堪称“国宝中的国宝”!《国宝修复师》就是为这些国宝立传,让公众记住他们的名字,感佩他们的功绩,惊叹他们的技艺,敬仰他们的精神,珍视他们的事业。本书收录了来自故宫、国图、敦煌、秦陵等顶级博物馆的十一位国宝修复师的故事。尊重这些中华文明的守护人,是出版本书的初衷。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国宝修复师
发布时间:2019-08-01
作者: 北京日报人物采写组 采写
ISBN号:9787101138535
价格:
¥56.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