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5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特别节目《吾家吾国》。节目中,记者王宁采访了文物专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孙机先生。
1960年,孙机先生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在北大历史系资料室工作了二十年之后,1979年他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做文物研究,可以说他和古籍、文物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记者王宁在这期节目的创作手记中说道:
2014年,孙机先生《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出版,书里涵盖了中国古代农业与膳食,酒、茶、糖、烟,纺织与服装等十个方面,基本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书中几百幅线描图,均为孙机先生亲笔手绘,画面生动,解说性强。这样一部精品力作出版后受到各界欢迎,成为物质资料研究领域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获得2014中国好书、第十届文津图书奖等多项重量级大奖。
除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孙机先生的另一代表作《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由中华书局推出修定本。这本书结合出土文物,详细介绍了汉代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内容涉及耕作、渔猎、窑业、冶铸等诸多方面。书中将汉代的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互相印证,为汉代的生活和生产画出一个清晰的轮廓,成为田野考古人人手一本的手边书和了解汉代物质文化生活的必读之作。
孙机先生曾说过: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成就,是我们这个东方大国五千年辉煌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本国情,本应成为常识,家喻户晓。
节目中孙机先生如此阐释这段话:“这个事情是你这个国的,也就是你这个家的。你跟它有关系,你应该知道……(因为都知道了)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中国人,确实是能够自立于世界之民族之林,我们有贡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方面的成就,是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
一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video标签 ,请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
孙老纠正“一字之差”的故事还不止这些,比如,这件珍贵的汉代文物曾经被叫作“金缕玉衣”,通过孙机老先生等人的考证,被更正为“金缕玉柙”(xiá),“柙”也就是贴身棺材的意思。
二
三
四
现今尊之为“文物”者,在古代,多数曾经是日常生活用品,以其功能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有着自己的位置。若干重器和宝器,只不过是将这种属性加以强化和神化。从探讨文物固有的社会功能的观点出发,它们如同架设在时间隧道一端之大大小小的透镜,从中可以窥测到活的古史。倘使角度合宜,调焦得当,还能看见某些重大事件的细节、特殊技艺的妙谛,和不因岁月流逝而消褪的美的闪光。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孙机 著
978-7-101-09981-2
108.00元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