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五史”点校历程
1958年6月,点校本“二十四史”被列入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制订的第一个古籍规划。7月,毛主席对“前四史”点校做出专门指示,要求吴晗、范文澜组织开展工作。9月13日,吴晗、范文澜召集“标点前四史及改绘杨守敬地图工作会议”,确定“前四史”点校方案,并决定其他二十史及《清史稿》标点工作由中华书局制订规划方案,着手组织人力进行。10月6日,范文澜、吴晗致函毛主席汇报会议情况:“关于标点‘前四史’工作,已遵示得同各方面有关同志讨论并布置,决定于明年10月前出书,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其余二十史及杨守敬历史地图改绘工作,也作了安排(标点本为便于阅读,拟出一种平装薄本)。现将会议记录送上,妥否,乞指示。”毛主席批示“计划很好,望照此实行”。
所谓“南朝五史”包括《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和《南史》,由山东大学历史系王仲荦先生负责,王仲荦、卢振华、张维华三位先生承担点校,于1970年代先后出版。在中华书局1958年工作之初草拟的《标点二十四史(普通本)约稿计划》中,“南朝五史”的标点整理者为“拟约上海史学会”,但同件文稿经赵守俨先生粘贴重写,改为山东大学历史系。根据这份赵守俨先生的工作记录稿,可知“南朝五史”由山东大学承担、王仲荦先生负责,这是在“二十四史”点校之初就确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