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是人的诸多称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用以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识别符号。古人的姓与名及其使用,远比今人复杂,我们讨论古人称谓就从“姓”开始。
在原始社会后期的母系氏族阶段,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每个以母系血统为纽带的氏族都必须有一个有别于其他氏族的称呼,这就是“姓”。甲骨文中的“姓”字从女从生会意,表示“女所生”,同一个老祖母所生的后代,就是同姓。汉代仍很明确这一点,所以《白虎通义· 姓名》说:“姓者, 生也。”《说文》说:“姓,人所生也。”正因为不同的姓就表示着不同的女性祖先,所以古文献中所见到的最古老的一批“姓”都是从“女”的,如《通志·氏族略序》所说:“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嬴、姒、妫、姞、妘、婤、姶、㚰、嫪之类是也。”
(本文摘自《古人的称谓》,标题为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