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天禧二年(1018),一桩“帽妖案”搅动西京洛阳至东京开封,百姓闭户持械,军营彻夜喧噪。史书寥寥数笔的记载,在黄博新著《如临大敌:谣言恐慌与大宋王朝1054》中,被还原为一场透视宋代政治生态的经典案例。
近年来,热播剧《清明上河图密码》《梦华录》将“帽妖案”搬上荧幕,情节多为艺术虚构。而《如临大敌》则从史学视角揭开了更深的真相。
书中对王嗣宗与王曾的对比尤具深意。王嗣宗昔日在邠州雷厉风行铲除“狐仙庙”,面对帽妖却束手无策,终遭调离;而王曾命百姓夜开坊门、直面虚妄,以透明之举破谣言之局。二人应对的差异,恰是古代社会治理能力的缩影——压制恐慌不如疏导人心,迷信“禳祷”不如理性施策。
今人读此旧事,或觉荒诞,然黄博剖析的“谣言传播链”仍具警世意义:从会飞帽子到吃人妖怪的流变,从洛阳闭户到军营骚动的扩散,无不印证群体恐慌对信息的扭曲之力。而真宗以悬赏促举报引发的冤狱,更揭示了“以暴制谣”的治理风险。
当宋仁宗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京城就闹过一次弄得满城风雨的“帽妖”谣言,那是他的父亲宋真宗在位之时。看来,赵家三代人都为谣言所苦,也是绝了。
据《宋史·五行志》记载,真宗末年,西京洛阳城中开始流行一个非常恐怖的谣言。传闻说,有一种形如“乌帽”的奇异之物,会在夜晚悄无声息地飞入百姓家中。更为可怕的是,这个怪物还会变换形状,有时会变成狗,有时又变成狼,让人一见之下心生恐惧。西京洛阳的老百姓纷纷陷入恐慌之中,每当夜幕降临之时,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藏在屋内不敢出来,生怕这个怪物找上门来。更有甚者,一些人还组织起来,手持兵器在夜里巡逻,准备驱逐怪物,这其实不过是为了驱赶人们心中那莫名的恐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