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上海聚珍近两年陆续推出了“中华经典通识”系列经典普及丛书,邀请一流的学者大家撰写,引导大众了解传统经典。春节期间,兹选其中与中学、大学教学相关的几部通识著作中的章节,以飨读者。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汉末三国可能是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时期。大街上随便拦个人,即使三尺童子,也能蹦出诸如“说曹操,曹操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鲁班门前弄大斧,关公门前耍大刀”“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类的三国话头。要说曹操、刘备、孙权、吕布、关羽、张飞、赵云、周瑜、诸葛亮是最为老百姓所熟悉的历史人物,恐怕一点也不为过。只是话说回来,如果细细盘问,大家所知所论的这些个三国人物、故事或者习语,恐怕很少得自史书的记述,大多数都来自小说、评书、戏曲、影视或者民间传说的演绎。
倒也不是说史书上记载的就一定是历史事实,只是史书的文言表述一般来说,并不太容易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罢了。实际上,即便是正经八百的史书《三国志》,在它的正文与注释中,原本就采录了数百种野史杂记,其中不少就是来自民间的传说,注释者裴松之往往会忍不住“发个弹幕”,说这件事比较可信,那件事太过荒唐,恐怕是胡说八道,大家伙儿可千万别听他的。当然,他批评他的,这些传说也并没有就此停留在史书上,而是一直在民间流传着,通过随意的抄录、口耳相传或者戏剧表演发挥它的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