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中华书评
>
详细页
重视山川形势在古军事史研究中的意义:《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读后
评论人:曲柄睿
2024-04-07 14:10:54
分享
收藏
0
点赞
评论内容:
兵法有云:“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又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富于辩证法的论述,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守”“不攻”,“必取”“必固”,“九地”“九天”,究竟指的是什么情境,以至于被孙子写入兵法宝典,千百年来为人奉为圭臬?
道理不能脱离事实存在。了解了事实,人们对道理所说就会生出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之感。古代的战例层出不穷,但是今人对古代军事史的研究,却总有一种恍如隔山之感,原因就在于对战前谋划讨论的多,对战局变化讨论的少。究其原因,固然与我国自古以来讲究庙算的传统不可分割,其根本之处却在于治军事史者,明地理者少,能将地理和庙算结合起来的人就更少了。既明历史地理,又有军事眼光,还有史学才能将其熔冶一炉,表达出来,更是难而又难。现在看来,宋杰老师的《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是同时结合历史地理、军事眼光和史学才能的精彩之作,足以改变前文所说的古代军事史研究的现状。
《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
,宋杰 著
在《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之前,宋老师已经耕耘中国古代军事史和战争史数年,先后出版了《先秦战略地理研究》(1999)《两魏周齐战争中的河东》(2006)《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2009)《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2019)《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2022)。这些书从战略和战术层面,对先秦至南北朝的军事史和战争史作了由点到面的整理,贯穿其中的是对具体地理要素的关注。
今人阅读古书,经常被古人描写战争场景所震惊。比如《后汉书·光武帝纪》称,王莽派遣大军百万,“甲士四十二万人”出征南阳。据说此行乃是“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的盛况,即便抵达昆阳城下也有将近十万人之众。《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曹操得刘表水军,“船步兵数十万”。《晋书·苻坚载记》称苻坚南征,“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类似的情景不胜枚举,而战争的结果往往并不是人数多的一方取胜。上述三个材料,分别对应了昆阳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胜利者是人数少的一方。甚至可以说,对敌双方的兵力即便相差至为悬殊,决定胜负的因素也并非是交战双方所统帅的兵力。
后人分析战场结果,往往会取双方的谋划如何、士气如何、水土如何等等要素加以分析,固然不错。不过兵法上确有十则围之,五则击之的古训。绝对的兵力优势为何反而带来了某种劣势呢?恐怕这就是人们用战略眼光分析战役情形而容易忽视的问题。今天人们需要尽力从战役层面考察古代战争,方才能看到一些古人看不到的东西。
现在看来,古人的超大规模军事力量,必然存在水分。仅从后勤供给而言,汉代一个骑兵出征三十天的口粮今天可以知晓。《汉书·赵充国传》载其大致为“以一马自佗负三十日食,为米二斛四斗,麦八斛”。米麦之数应该同时包括人吃马喂,此外衣装兵器的负载还没有计算在内。这样看,一名骑兵出征,起码需要一匹马负载给养,必然另有一名伕役随从作战,提供保障。而这只是一个月的粮食,超越一个月则相关数目必然增加。同书《李广利传》记汉武帝令李广利伐大宛,“赦囚徒扞寇盗,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匹,驴、橐驼以万数赍粮,兵弩甚设”。征发六万兵士,参与后勤的“负私从者”就会超过这个数字,征用的牲畜更会是兵力人数的两倍以上。上述两条是汉武帝、汉宣帝时代的材料,也就是汉朝国力极盛时的记录。汉朝国力最强时尚不敢轻易征发十万人以上的部队,何况新莽、三国以及十六国时期呢。足见前文所谓的各种征发大军中有多少水分。
莫高窟第156窟南壁下部《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局部)
进而可以推知,即便交战双方投入战争的总人数不少,具体战役中,一次能投入战场的参战人数却未必很大。甚至还可以推测,以少胜多的战例很可能是在局部地区形成了人数上的优势。所谓十则围之,五则击之的兵法,讲的不是参战总兵力的多寡,而是一次战斗中投入战场的兵力多寡。总人数处于劣势的一方,如何能够在一次战斗中投入远胜过总人数处于优势的一方呢?这便是兵法上不名言,史书上不交代之处了。而今天想来,以少胜多战例的造成,便是总人数处于劣势的一方,利用地理情况,造成了局部人数的优势。为将的先决条件,便是知晓地理。除了天下山川形势之外,更要熟悉战场环境,寻找有利于自己的决战地点。这时我们再看,昆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是客军败而主军胜。主军对地理形势更为熟悉,客军相对陌生,故而容易落入主军的埋伏。
宋杰老师的《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在此前关注战略地理和兵争要地的基础上,更深入到具体的地理情境中,揭示出此前我们大致了解却不甚清楚的战役层面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刷新了我们对三国军事史和战争史的新认识。以下仅举一例说明。
书中首次讨论了三国战争中的阴平。人们熟悉阴平,因为此处是邓艾偷袭蜀国,威胁成都,造成蜀国灭亡的关键地点。邓艾行进路线如何,蜀人是否有所防备?这些问题不仅牵动着治秦汉历史者的心弦,同样为三国历史爱好者所好奇。
《华阳国志》记载,阴平郡“东接武都,南接梓潼,西接汶山,北接陇西”,是勾连陇蜀的战略要地。宋杰老师结合前人研究,归纳从阴平郡治阴平县北通曹魏天水、陇西等郡的路径主要有三条,分别是祁山道、临洮道和沓中道,但是这三条道路都是在阴平以北的武街分布展开,是威胁曹魏的蜀国进攻可用道路。曹魏如若想从阴平深入蜀国腹地,自阴平县以下也有三条道路。
阴平道路示意图
其一是阴平正道,即从阴平至白水关之路。因此路沿白水江而行,必然是古人长期利用的主要道路。白水关是四川盆地北部的第一要塞,法正便曾所“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其中关头,即是白水关。然而,这种人人都知晓的战略要地,固然为双方交战争夺的核心,却未必成为左右战争走向的枢纽。战争讲究出其不意,故而阴平周边的其他通道成为用兵者考察的要点。
其二是阴平偏道,又称邪径。换言之,是当时未曾为人所大规模利用,进而为了军事目的被临时扩大的路径。邓艾入蜀便走了这条路。邓艾抵达阴平后沿阴平正道东进,不至白水关,而在路线中段景谷处折向西南,从此处步道前往江油。《华阳国志》记载阴平偏道在刘备时就曾开辟,以在险崖绝壁上制作桥阁栈道的方式令人通行。不过年久失修,路已断绝。胡三省注释《通鉴》,描述这一条路在一百五十里的距离中,“右肩不得易所负,谓之左担路,亦艾伐蜀路也”。胡三省之时去邓艾伐蜀已近千载,此路仍然如此险要。
《华阳国志》
其三是阴平捷径,这条路被学界普遍认为不可能是邓艾南出之路,故而不表。
综上看来,邓艾所走之路,既利用了当时广为人知的阴平正道,以节约军队体力,又一定程度上开辟了阴平偏道,以出其不意。其中至关重要的,便是对山川形势和交通线路的勘探与侦查。从这个意义上说,指挥官在多大程度上了解战区地理,就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战场的主动。
至此,我们又可以明白,兵法上所谓“不守”“不攻”,“必取”“必固”指的是什么地方。所谓“必取”“必固”,便是地理环境造成的军事要地。特别是那些河流交汇之处,或者是河流的起点、津渡、关卡之处。因为古人往往借助河流运力节省畜力,故而江河水次之城,往往同时控扼水道和并水而行的陆路,成为“必守”之地。方才所说的阴平、白水,以及魏吴长期争夺的合肥,都是具有类似意义的城址。进而又可以看到,一旦反其意而行之,有胆量抛弃后方与辎重,轻兵出征一条非既有交通线的路径,也就是攻所“不守”,冒巨险故能立奇功。换言之,既承认战略要地的意义,但又不完全被战略要地所束缚,才是战争的智慧之道。
宋杰老师围绕着军事地理所作的数本著作,大多都如上述阴平之战,对具体的军事要地和要地周围的山川形势与交通路线作出梳理,配置精美的示意图,令人对当时的战场环境生出切实的理解。既有战略层面的分析,又有战役层面的讨论。由此,读者对古代的军事历史和战争情况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以《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为代表的系列著作,是融合地理学、军事史和历史学三者之优长之处的佳作。它们的问世,必定能够提升古代军事史和战争史研究整体水平。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
宋杰 著
978-7-101-16474-9
68.00元
《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是宋杰教授三国战争系列中的第三部,《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的续编,书中收录了有关三国兵争的九个专题研究,深入探讨董卓与关东诸侯战争的起因、过程、特点与历史影响;曹操对“天府之国”关中的逐步控制、征伐与经营,以及该地在曹魏建国后发挥的重要作用;吴魏逍遥津之战的背景、规模及魏军的“斩将搴旗”战术,通过孙权遇险反映出来的性格特点;刘备攻取益州的经过与谋略,此后他重返荆州作战两次失利的原因;汉末三国的重镇孱陵与公安,三国战争中的险要关塞阴平,有着怎样重要的战略作用;汉末三国交战各方设置的“军师”,“天时”对三国战争有着怎样的影响。
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
发布时间:2024-01-12
作者: 宋杰著
ISBN号:9787101164749
价格:
¥68.00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