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①。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②。鲁国之法,赎人于他国者,受金于府也。孔子曰:“ 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注释】①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以下至“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出自《淮南子·齐俗训》。本句《淮南子》“牛谢”二字连读,不重“孔子”。许慎注:“拯出溺人,主谢以牛也。”译文从之。② 赎人:指赎回在他国沦为奴仆的鲁国人。《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译文】子路拯救了一位溺水的人,接受了一头牛的谢礼。孔子说:“从此之后,鲁国人一定喜欢拯救他人于患难之中。”子贡赎回一位沦为奴仆的鲁国人,却不愿到官府接受奖金。按照鲁国的法律,在他国赎回沦为奴仆的鲁国人,可以从官府处领取奖金。孔子说:“自此之后,鲁国人不会再赎人了。”子路接受了谢礼,而鼓励了大家行善;子贡谦让不接受奖金,而堵塞了行善之路;就此看来,廉洁的行为有一定的范围,而不可以到处推行。——选自“三全本”《长短经·文下·反经》
《长短经·文下·反经》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