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朝有个叫赵普的宰相,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据说这位宰相文化不高,但位居高位,皇帝愿意和他商量一些事情,他就恶补《论语》,用《论语》中的道理协助皇帝治理天下。这一历史故事确有其事。但具体是怎样的情况,我们也无从考证了。总之,这说明一件事:《论语》这本书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你可能会说了,《论语》治天下,于老百姓生活而言,太远了。其实不然,《论语》除了治天下之外,于修己也是非常重要的。像我们日常生活说的“食不语寝不言”,就是来自《论语》,而《论语》中的思想和观点,都是孔子从老百姓生活中汲取而来的。《论语》中有着深刻的中国文化基因。
1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2
彭德怀(开国元帅);高怀德 [北宋初年大将。字藏用,五代时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宋太祖妹夫]名字出处: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李宗仁(政治家、军事家。字德邻)名字出处: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白行简(唐代文学家。字知退,白居易之弟);吕居简 (吕蒙正之子)名字出处: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陈友谅(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字出处: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于凤至(张学良夫人)名字出处: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胡琏(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名字出处: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朱九思(教育家);马思聪(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名字出处: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沈一贯 (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及诗人);谭忠恕(美术家)名字出处: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德庸(漫画家)名字出处: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王朝闻 (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名字出处: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王好古 (元代医学家);魏好古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李敏求(科学家);严敏求 (演员)名字出处: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陈从周(园林艺术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名字出处: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德效骞 (美国汉学家)名字出处: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牟复礼(美国汉学家)名字出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韩愈(唐代文学家。字退之)名字出处: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苏有朋(歌手、演员)名字出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任贤齐(歌手)名字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张若虚 (唐代诗人,代表作《春江花月夜》)名字出处: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常从事于斯矣。”
张纯如(作家)名字出处: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纵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本文转载自家家安宁(ID:readingv),有删改
《论语》共读群开始招募了!
一本行销300万册的《论语译注》魅力有多大?作为常读常新的经典,相信读者们已经人手一本了。书买起来,更要读起来。《论语》共读群,目的正是如此。
现在添加“孔壮壮帮你选书”企业微信,发送你手边的《论语译注》照片,即可入群。
在《论语》共读群中,你将收获:
观点分享:围绕《论语》中的一则,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深度解读: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编辑老师,在群里直播分享。
互动讨论:围绕《论语》,展开探讨和交流,与志同道合的书友思想碰撞,启发灵感。
友善氛围:我们鼓励尊重、包容和友善的交流,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
祝各位书友在共读群,读有所成,读有所乐,共同成长,功不唐捐。
一起来共读《论语》吧!
| 相关阅读:
六十多年来深受读者青睐,《论语译注》到底好在哪儿
论语七则:受用一生的处世智慧
杨伯峻《论语译注》各版本购买指南
李零:怎样读《论语》
点书影进入当当购买本书
点此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论语译注》(简体字本)
《论语译注》系名家力作,杨伯峻先生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明白,不但给专业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线索,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文》,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