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作者:楼宇烈,傅首清主编
定价:
¥58.00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脱脱著 刘浦江整理
定价:
¥280.00
南明史(精装本)
南明史(精装本)
作者:钱海岳撰
定价:
¥980.00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360.00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作者:魏收著 何德章,冻国栋修订
定价:
¥510.00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作者:[汉]司马迁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译
定价:
¥298.00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作者:杨镰主编
定价:
¥298.00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作者:[元]脱脱等撰
定价:
¥540.00
邹鲁文化研究
邹鲁文化研究
作者:贾庆超等
定价:
¥0.00
宋书(精装)--(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宋书(精装)--(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480.00
双十一建议书单
李岩:中华书局编辑与作者交往的秘笈
每周四“宠粉日”丨自此之后,周周是大促
中华书局这本书入选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
重磅丨2024年度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十佳图书揭晓
双十一 三全本最受欢迎图书排行榜
首印一万,很快售罄,这本书何以叫好又叫座?
重磅丨2024年度中华书局双十佳图书揭晓
关于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的出版进度,你问我答
2024年度中华书局双十佳入围图书(古籍文献类)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征文】有感“太史公曰”| 阅读《史记》
发布时间:2020-01-19 00:58:30
来源: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叶
读《史记》时无意中发现,若把“太史公曰”单独集录起来,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只是《史记》全文实在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万千感慨也只能略抒一二。
我读《史记》,前后用了一年多时间,从“囫囵吞”通读到“消化”慢读,再到“反刍”回味,至少有三遍,中间还有边读边忘的需要停下来做笔记,自觉辛苦。然即便如此,仍有理解的偏差及认知的浅薄,有时往返默读几个回合仍不得其真义,幸得“太史公曰”贯穿全书,虽常在文末赞论点缀,却是微言大义,有拨云见日、点石成金之妙,使人茅塞顿开,纠正谬误。因此我说,“太史公曰”亦可为鉴,随太史公识人辨事思索历史,可使阅读有事半功倍之效;以“太史公曰”修正“三观”,参谋现实,于待人接物、职场立身皆大有裨益;太史公且叙且议,或褒或贬,是非沉浮,正邪分明,读罢胸中自有一股清气驰骋。当然,“太史公曰”的思想体系有它的年代、社会局限性,在参考同时,也必然需保持自己“扬弃”的立场,取其精华,为今所用。
《五帝本纪》为《史记》之首,由于年代久远,主要记述了史实,篇末“太史公曰”只作了个“小总结”,但寥寥数语却显现了司马迁实事求是、虚心严谨的治学与写作态度:“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其所表见皆不虚”,意思是说如果(自己)不是深思好学,率先明白其中的意思,是很难向那些学识浅薄的人说明白(《尚书》)内涵的。对此,阅《五帝本纪》之初便深有体会,比如舜,我对他的认识最初仅来源于传说,浅薄地认为他有些“愚孝”:对父亲和继母的多次谋害一味忍让,“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懈”,后反复深读,才悟出舜的退让不仅仅因为秉承孝道传统,还因为他心怀宽广,志在天下,不是睚眦必报之辈。何况舜虽然步步退避,却能通过“挖地道”等聪明手段让自己脱离危险,是一个集仁德与智慧于一身的人才。司马迁在后来的《陈杞世家》中重提舜,赞美他“舜之德可谓至矣!”抚卷自省,若自己阅读时仅满足于皮毛,恐怕也只能沦为为太史公口中那“浅见寡闻”的一众了。
二十四孝之虞舜孝行感天
司马迁对暴政深恶痛绝,在著述正文中也一目了然,但同时又保持着客观理性。如在《殷本纪》中,他既指责商纣王的暴虐荒淫,又承认他的天资聪颖,但聪颖不抵罪过,暴政之君再聪明也只会走向灭亡。到了《秦始皇本纪》,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秦始皇之所以统一六国,并非因为他才能盖世,而是天下分裂太久、百姓渴望统一的结果。所以尽管始皇打得了天下,却注定守不长久,到秦二世及位,太史公直接来了句“胡亥极愚”——对于一味苛征暴敛的君王,即使续修了长城、筑造了宏伟的阿房宫,依然得不到百姓的拥戴和认可,相反更加恨他。
在《史记》中,我重新认识了项羽。之前的了解多来自于戏剧和传说,脑海中那凄楚悱恻,英雄与红颜的组合是一幅非常好看的画面。但《史记》将真实的项羽揭露给世人看,司马迁告诉人们,项羽的成功也是运气使然。此人力大无比,勇猛不可阻挡,却又残忍无情。比如在刘邦兼并关中后,项羽从彭越打到城阳,到齐国后“遂北烧夷齐城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活埋俘虏,欺凌妇孺,简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样的暴徒,即使对虞姬再怎么痴情,也不值得称颂。
读《史记·晋世家》时,发觉之前关于晋文公烧死介子推的传说是不可靠的。《史记》载,晋文公重耳因为忘记奖赏他的忠臣介子推,后者负气藏进山中。心怀歉疚的重耳找不到他,只好将那座山封给了介子推,并命名为“介山”。对此,太史公也表示出了淡淡的遗憾:受过苦难的明君晋文公尚且忘掉奖赏为他赴汤蹈火的介子推,那么骄奢的君主就更难说了。同时他也感慨:做个国君没那么容易,驾驭臣民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稍不注意就会失去一个得力助手。治国之道当日参省乎己,尽量不疏忽了功臣,奖罚得当才更利于统领。这段“太史公曰”即使用在现代职场,也是颇有意义的。
山西忻州原平天涯山介子推背母雕像
《史记》中杰出人才的谦让品质十分突出,让人深受感染。在《吴太伯世家》中,周太王的儿子吴太伯,为了避让王位,宁可远走荆蛮(荆楚土著)并随其纹身剪发,以免再被重用。相比父子兄弟争位相残的斗争,他的谦让太难能可贵了。因而太史公借孔子的话称赞他:“太伯可谓至德矣。”这种谦让的美德,使得太史公也情不自禁赞道:“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君子坦荡荡,这是一个人品质的最高境界,至今亦不过时。
虽然推崇忠孝仁义,但司马迁却又是绝不支持盲从与愚忠愚孝的。如他在《卫康叔世家》中提到卫宣公的太子因女人而被害,弟弟与太子争着去死,让他想起了晋太子申生的悲剧,父子间的残杀和兄弟见的毁灭,使得太史公仰天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和诘问:“亦独何哉?”是啊,若国家平安,世界和平,百姓和谐,该多么好,而争斗、霸凌、强权,又是为什么呢?
独钟“太史公曰”的人不在少数,他的“经典金句”或借引或论赞,或直抒胸臆,更堪为世人座右铭,如“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如此种种,难能一一而足。
有专事研究《史记》的学者赞“太史公曰”:“恢诡其言,语意南北;画龙点睛,提挈精神;爱奇志异,涉笔成趣。”而我作为一个资质愚笨的人,我读《史记》是从小处着眼的,犹如蚂蚁搬家,但反复诵读思索,便也有了“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收获。
三读《史记》到最后一卷的时候,正值工作繁忙、家事繁多之际,合上书卷已至黎明,轻松之余又颇有“呕心沥血”之疲惫,不由深深感喟:常人读史尚且如此,而司马迁以负重伤残之躯写史,更是非庸常俗人能为,实令万千后人景仰敬重纪念。他在《孔子世家》中曾借《诗》赞颂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而后人对太史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本文为“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投稿)
(统筹:陆藜)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