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作者:楼宇烈,傅首清主编
定价:
¥58.00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脱脱著 刘浦江整理
定价:
¥280.00
南明史(精装本)
南明史(精装本)
作者:钱海岳撰
定价:
¥980.00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360.00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作者:魏收著 何德章,冻国栋修订
定价:
¥510.00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作者:杨镰主编
定价:
¥298.00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作者:[汉]司马迁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译
定价:
¥298.00
邹鲁文化研究
邹鲁文化研究
作者:贾庆超等
定价:
¥0.00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作者:[元]脱脱等撰
定价:
¥540.00
宋书(精装)--(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宋书(精装)--(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480.00
传承文脉,打造精品力作(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社长代言出版融合发展项目|籍合网:以数据库为核心 打造古籍数字化服务矩阵
中华书局灿然书屋重装开业 金灿然诞辰110周年纪念展今日揭幕
第六届伯鸿书香奖火热报名中,新增原创图书奖(即将截止)
中国古籍数字化“跨界合作”呈新趋势
中国出版集团向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赠送《复兴文库》
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殷墟甲骨文数据库》项目入选2023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
中国出版集团参展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
直播预告 | 总编辑来了!中华书局双十一好书推荐
管他休养收藏日,朝游碧海暮苍梧 | 今日立冬,宜读徐霞客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征文】李国文:为什么《史记》不记“曹刿论战”
发布时间:2019-11-11 14:44:28
来源: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国文
《曹刿论战》一文,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因《古文观止》选过,历年来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国人尽知,故不赘述。
曹刿何许人也,《左传》只字未提,我们只好糊涂到底,不敢妄拟。唯一可以肯定的,他应该不是鲁国曲阜人。只是在这个政治中心打拼谋生,寻求出路而已,类似当下闯荡京城的“北漂”。这也是不甘于老死牖下,走出家乡的奋斗者,靠努力,凭机会,创造属于自己世界的必由之路。估计,与他一起离乡背井者,不止他一个,所以,当他打算面谒鲁庄公,陈述他对即将交手的齐、鲁长勺之战的看法时,他的“乡人”们给他泼了凉水。算了罢老兄,那是当官们的事情,你一个平头百姓,就不要掺和了吧!
他不听,他去了,他赢了,遂成为一段佳话。记住,只是佳话,未必是历史。
历史愈久远,文献愈稀缺,误解也就愈多,公元前的春秋、战国,就是这样,因为他们没完没了的打仗,前者小打,后者大打,史料大部毁于战火,这是战争的必然结果。尤其,愚民成势,最爱烧书,烧书以后,还要坑儒,一个史官,连自己的脑袋都保不住,会保护那些记录国史的竹简吗?再说,史料就一定可信么?他写他的所见所闻,就一定准确么?一部《红楼梦》,乾隆五十六年版行,至今不过二百多年,竟冒出十几个版本,人人都称自己为真正老王麻子,不知孰是?于是,历史误差就成一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糊涂账。晚于《左传》四百多年的《史记》,司马迁在写书中《鲁世家》这篇文章时,偏不采信曹刿论战这段史实。此公虽遭腐刑,性格相当坚定,甚至连长勺之战也只字未提。
难道没有发生过左丘明所写的这次齐鲁大战么?当然发生过,后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黄山镇)峡谷河滩的沉积沙土中,挖掘出来箭簇上的铁矢,而且不止一个。然而我还是相信司马迁的判断,因为冶铁技术从中亚细亚传入中国,恰好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渐进过程,先是春秋把铁用在农具上,锻造锄犁,可以开垦荒地,可以深耕细作,获得丰收后深感土地之可贵,于是便要扩张地盘,于是便要蚕食邻国。于是就有侵吞与反侵吞的斗争,最后双方自然要动手。好在那时的共主东周王朝,说话还管点用,仗一般打得不大,人死得也不会太多,时间也不会太长。战国就不同了,随着冶铁技术益发成熟,农具制作精良的同时,武器也广泛使用比青铜更为廉价的铁,这样,战国之战,就成了那二百多年的主调。有人统计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254年的战国,只有38年不曾大动干戈,剩下的216年,除了战争,还是战争,除了杀人,还是杀人。
最可恶者,战国之战,只要土地,不要人口。人口人口,人是有口的,而口是用来吃饭的,于是以消灭有生力量为名,大规模地杀人。秦赵长平之役,秦坑赵卒四十万,创一次性杀人的最高纪录。提倡杀人,鼓励杀人,是秦国最后大获全胜的动力,按商鞅《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杀敌以后,割下他的左耳,呈交主管,可以计功授级,当士兵得胜而归,从口袋里倒出来数十或数百只人耳,并有一个极其冷血的汉字“馘”称呼之,那血腥的场面该是多么骇人听闻了。所以司马迁认为,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的战术考量,如果有的话,应该是战国时事,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庄公十年的春秋早期,就太超前了。
再则,虽然孔夫子经常忧虑“礼崩乐坏”,生怕天塌下来,实际上春秋年间,礼未全崩,乐未全坏,仍旧是一个礼治天下的文明社会。当时,至少有百来个大小不一的诸侯国,塞满中原和边关,因为国太多了,记不住,遂出现“自郐以下”这条成语,对那些不足挂齿的小诸侯国,便略而不谈了。现在,连这条成语也不见有人用了,那些“自郐而下”的小诸侯国,也就随之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再也无人过问。然而当时,朝拜,进贡,献纳,盟誓于东周王朝,是这些诸侯国必尽的义务,一个个干得很起劲。至于他们心底里的想法,暂且不去管它,表面上大家都维持着这样一种松散的统治形式。
这是中国土地上最后的,也是真正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最大特色,就是森严的等级区分。贵族是统治者,奴隶是劳动力,这身份是不可改变的。到了战国,尤其到了秦国,你在战场上杀敌愈多,口袋里割来的“馘”愈多,你就可能从昨天的奴隶,转眼之间变为王侯,并泽及子孙。而在春秋时期,夹在贵族和奴隶之间的如曹刿之流,充其量是个游说之“士”吧,日子有过得好与坏的差别,命运有混得顺与逆的不同,但从一个只能以稷黍果腹的小八腊子,跃身一变而为肉食者的当朝显贵,此种“躐等”行为,司马迁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
试想一下,推开邻居的门,和推开宫殿的门,是绝对不同的感觉。邻居的门打开,你会见到迎过来的主人的脸。宫殿的门,就未必如你所愿地打得开了,在见到君主之前,你得被盘查,你得被询问,你得填表格,说不定你得被搜身,诸如此类的进宫手续办妥,也未必能见得到你想见的最高领导。也许派个大臣接见一下(算你运气好),也许派个衙役来,打两句官腔将你打发了(你也只好没脾气)。所以,你不得不膺服这个曹刿,他用什么办法,通过层层阻隔,他有什么秘诀,能与鲁庄公对面而坐,把他想要讲的话,统统送进这位君主的耳朵里。可能吗?似乎不大可能,从古至今,也许有类似成功的例子,但这样的幸运儿太少太少了。司马迁不大相信这段史实的真实性,是有道理的。那个决非明君的鲁庄公姬同,有这等器度,有这等魄力,居然擢曹刿于微末沉沦之中,授于“车右”重任,负责战场指挥,从善如流,言听计从,在那个等级社会里,如此不成体统的恩渥,岂非笑谈?
这种事例,发生在稍后的战国,有可能,发生在再后的商鞅主政的秦国,更有可能。中国人的全部聪明,得益于漫长历史所给予的教训,太多的苦头,人们学会了什么是可能的,懂得了什么是不可能的。可能的,可以争取;不可能的,就不必碰壁去了。司马迁晚于左丘明四五个世纪,见识和经历让他明白在那个夕阳斜暮、古意依旧、礼教严格、等级分明的春秋时期,左丘明笔下的曹刿论战,就有点跨时代了。
食肉者鄙,其实,不食肉者未必不鄙,这两者的必然率,应该大致相等。乌鸦跳在猪背上,笑其黑,狐狸吃不着葡萄,讥其酸,曹刿的这句成语,流传至今,用者极少,就因为一篙打翻一船人,以偏概全。按照杜预、孔颖达注疏的《左传》,说得明白:“食肉之禄,谓在朝廷治其职事,就官食者也。”“在官治事,官皆给事,大夫以上,食乃有肉。”说白了,不过是小事一桩,一顿工作餐而已。
左丘明对于司马迁而言,一是前人,两人同为史官,但左更早;二是古人,左为战国时人,司马为西汉时人,相距四五百年;三是名人,《左氏春秋》乃中国第一部记年记月记日的史籍,后来我们读过的所有记史类书,无不以此为圭臬。司马迁对于前人、古人、名人,能够不买账,不阿附,不盲从,持独立见解,敢别开生面,走自己的路,不亦善乎?
(本文转载自中华读书报公众号)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征文公告
请您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人生经历,谈谈《史记》对自己的深刻影响,阐释从《史记》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或思想启迪。
· 征文要求:
1. 参评征文文体不限,要求内容健康,文字流畅,且为作者本人原创、从未发表。
2. 严禁任何形式剽窃抄袭,一旦发现即予以取消参评资格。
3. 每篇征文正文部分原则上不超过2000字(含标点)。
· 投稿起止时间:
2019年4月20日—2019年12月31日。
· 投稿方式:
1.电邮:投稿电子邮箱为bohongaward@163.com。请将邮件主题标为“伯鸿书香阅读奖”,邮件内容为:史记+姓名+详细通讯地址+手机号,征文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2.邮寄: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204,伯鸿书香奖办公室,邮编:100073。电话:010-63405727,010-63267417。
· 奖励标准:
获奖征文作者每名奖励2000元,共30名。
· 注意事项:
凡参加活动征文均请在文末署上作者本人姓名和详细联系方式,文稿一律不退稿。在主办方、协办方各类平台刊出的优秀作品,是否最终能够获奖,由第四届伯鸿书香奖评委会最终评定。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全十册)
[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
顾颉刚 领衔点校,赵生群 主持修订
繁体竖排
32开 精装
9787101095012
590.00元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全十册)
[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
顾颉刚 领衔点校,赵生群 主持修订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03144
380.00元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叙事,始自黄帝,下迄西汉太初,采用了综合性的叙事模式,囊括记言、纪事、编年、国别等形式,开创纪传体史书“纪、传、表、志”的体例。就内容而言,《史记》是对前代史学的一次总结;就体例而言,《史记》也是集大成之作。
1959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等著名学者以金陵局本作为底本,对《史记》进行分段标点,并以方圆括弧来表明字句的删补,形成新中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史记》点校本。
2007年,中华书局组织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程,将《史记》作为重中之重,在原点校本的基础上,不仅对底本、通校本、参校本作了复核和补充,还改变了方圆括弧的校勘形式,增加了上千条校勘记;对原标点一一复核,进行修改和统一,以期达到新时代古籍整理的最高水准。
2013年10月,《史记》(修订精装本)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热烈关注,掀起新的一轮“《史记》热”。
2014年8月,在吸纳读者意见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推出《史记》(修订平装本),以飨读者。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