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作者:楼宇烈,傅首清主编
定价:
¥58.00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脱脱著 刘浦江整理
定价:
¥280.00
南明史(精装本)
南明史(精装本)
作者:钱海岳撰
定价:
¥980.00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360.00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作者:魏收著 何德章,冻国栋修订
定价:
¥510.00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作者:杨镰主编
定价:
¥298.00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作者:[汉]司马迁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译
定价:
¥298.00
邹鲁文化研究
邹鲁文化研究
作者:贾庆超等
定价:
¥0.00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作者:[元]脱脱等撰
定价:
¥540.00
宋书(精装)--(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宋书(精装)--(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480.00
传承文脉,打造精品力作(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社长代言出版融合发展项目|籍合网:以数据库为核心 打造古籍数字化服务矩阵
中华书局灿然书屋重装开业 金灿然诞辰110周年纪念展今日揭幕
第六届伯鸿书香奖火热报名中,新增原创图书奖(即将截止)
中国古籍数字化“跨界合作”呈新趋势
中国出版集团向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赠送《复兴文库》
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殷墟甲骨文数据库》项目入选2023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
中国出版集团参展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
直播预告 | 总编辑来了!中华书局双十一好书推荐
管他休养收藏日,朝游碧海暮苍梧 | 今日立冬,宜读徐霞客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征文】诗骚传统与花的精神——读《屈原贾生列传》| 阅读《史记》
发布时间:2019-09-23 14:01:29
来源: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作者:郑世恒
幼时偶阅《古文观止》,突然看到一篇奇特灿烂文字,翻过来看原来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年岁渐长,经常翻出曾国藩编的《经史百家杂钞》,把屈原和贾谊的辞赋拿来反复吟咏,发现其气势雄强,音节悲壮,回环曲折,无不尽意。每次读毕,都有蝉蜕尘埃,遗世独立之感。怪不得《世说》里王孝伯说:“但常得无事,痛饮读《离骚》,可称名士。”屈原文章与酒同下,“胸次全无一点尘”,颇有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酒神狄奥尼索斯“对命运说是”的气概。这才算是真正的名士嘛。洎细细读过《史记》里的这篇列传,才对屈原贾谊的生平有更深的了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通过太史公对屈原辞赋的平章,我们窥觇到中国文化脉络中一种非常隐秘的诗骚传统。我借用诺瓦利斯的说法将其称作花的精神。花这般渺小柔弱,根本无法与命运的抗轭,飘茵堕溷,谁能知道其结局呢?然而就算难以改变命运,就算“荃不察余之中情”,就算“众不可户说”,就算颠沛流离,就算天地间没有一个人记得这世上还有美,“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花也从不放弃对自身内美的修炼。“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花命定要成为美的,不为政治意义上的魅人,也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繁衍。这是天地之间一种无言的美的理想。
花对命运会怨。他怨的是“众不知吾之异采”,怨的是“莫知余之所有”,怨的是“孰知余之从容”。花之存在,乃是为了在生命中有一刻内在的美好能够自身绽出。他守护着自己纯洁的美的理想。世人不容,哲王不寤,奈何奈何?“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宦海沉浮,人生坎坷,迷阳却曲,我的美究竟何处绽放啊?文章。这不免让我联想到北岛《零度以上的风景》中的一句诗:“是笔在绝望中开花/是花反抗着必然的旅程”。
我们终于懂得了,贾生为何如此伤吊屈原的命运,而太史公最后又如此伤吊屈原贾生的命运,此乃是惺惺惜惺惺啊。“何必怀此都也?”都,美好。这一问,屈原向天提过,渔父也向屈原提过,如今贾生也要起屈原于九泉之下而问之。这一问,不只是向屈原一问,更是贾生悲切的自问,太史公的自问,古往今来的花的自问!我为何要持守岳然的节操?我为何存在啊?命运这个暴君,我要如何承受?花归属于天地,生于斯、死于斯。人言有声,天地无声。花之美,正是天地最欢快的歌唱。我们只能对命运——必然的旅程——说是,谣诼、远谪甚至极刑,花会绝望,但决不会服输:越绝望,就越要不可思议地开放。当然“对命运说是”和反抗命运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我在这里的意思是将命运如其所是地承受下来。正是由于将命运全盘接受下来,才会以最惊人的方式反抗无涯的命运。这就是肯定中的否定,就是对美的自身价值的最高肯定。
这之后我们在三国时期诗人阮籍那里隐隐听到了这花的精神的共鸣。“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咏怀诗》第54首),“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咏怀诗》第79首)唐代诗人李商隐,则是花的精神的真正继承者。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义山诗寓意俱远,以丽句影出,实自《楚辞》来。”此洵乃灼见。“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虽然花已残,花的美将逝去,对花的美的追求却也永远不会停止。美是不会死亡的,反而借助死亡花获得了美的永存。他永远留存在记忆中。美留存,在诗人的记忆中,百姓的记忆中,或者上帝的记忆中。
《屈原贾生列传》是《史记》中最应高声读出来的篇章。“诗歌乃是灵魂的投身(engagement)”(巴什拉:《空间诗学》),并且灵魂最好地体现在诗歌的音调和韵律上。当我反复读这篇列传时,一种感觉紧紧攥住了我整个人。巴什拉对此有很好的表述:
共鸣散布在人世间生活的各个不同层面,回荡则召唤我们给自己的存在以更大的深度。在共鸣之中,我们听见了诗,但出于回荡之中,我们诉说着诗,诗划入我们自身。回荡带来存在的转变,就好像诗人的存在就是我们的存在。因此,共鸣的多元散布源自回荡的存在整体感。或者说得更简单一点,所有充满热情的诗歌爱好者都会有这种熟悉的感受:诗歌彻头彻尾占据了我们。(《空间诗学》)
《史记》经常给予我这样的感受,每当读完一篇,不管是《本纪》《世家》还是《列传》,都有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仿佛重新睁开了儿童的双眼,以全新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史记》不仅是史,同时也是诗,更是花的精神最好的体现。
*本文为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投稿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
《史记》经典书单50进20投票
火热进行中,
欢迎你来当评委!
扫码投票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征文公告
请您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人生经历,谈谈《史记》对自己的深刻影响,阐释从《史记》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或思想启迪。
· 征文要求:
1. 参评征文文体不限,要求内容健康,文字流畅,且为作者本人原创、从未发表。
2. 严禁任何形式剽窃抄袭,一旦发现即予以取消参评资格。
3. 每篇征文正文部分原则上不超过2000字(含标点)。
· 投稿起止时间:
2019年4月20日—2019年12月31日。
· 投稿方式:
1.电邮:投稿电子邮箱为bohongaward@163.com。请将邮件主题标为“伯鸿书香阅读奖”,邮件内容为:史记+姓名+详细通讯地址+手机号,征文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2.邮寄: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204,伯鸿书香奖办公室,邮编:100073。电话:010-63405727,010-63267417。
· 奖励标准:
获奖征文作者每名奖励2000元,共30名。
· 注意事项:
凡参加活动征文均请在文末署上作者本人姓名和详细联系方式,文稿一律不退稿。在主办方、协办方各类平台刊出的优秀作品,是否最终能够获奖,由第四届伯鸿书香奖评委会最终评定。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函套精装 收藏版全十册)
[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
顾颉刚 领衔点校,赵生群 主持修订
繁体竖排
32开 精装
9787101095012
590.00元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全十册)
[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
顾颉刚 领衔点校,赵生群 主持修订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03144
380.00元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叙事,始自黄帝,下迄西汉太初,采用了综合性的叙事模式,囊括记言、纪事、编年、国别等形式,开创纪传体史书“纪、传、表、志”的体例。就内容而言,《史记》是对前代史学的一次总结;就体例而言,《史记》也是集大成之作。
1959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等著名学者以金陵局本作为底本,对《史记》进行分段标点,并以方圆括弧来表明字句的删补,形成新中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史记》点校本。
2007年,中华书局组织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程,将《史记》作为重中之重,在原点校本的基础上,不仅对底本、通校本、参校本作了复核和补充,还改变了方圆括弧的校勘形式,增加了上千条校勘记;对原标点一一复核,进行修改和统一,以期达到新时代古籍整理的最高水准。
2013年10月,《史记》(修订精装本)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热烈关注,掀起新的一轮“《史记》热”。
2014年8月,在吸纳读者意见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推出《史记》(修订平装本),以飨读者。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