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光临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高级搜索
古籍整理
|
学术著作
|
大众普及
|
教育读物
图书
图书
图书资讯
书局快讯
中华书评
下载专区
书讯
局史
动态
荣誉
图书总目
新书
重点
古逸英华
期刊
丛书套书
馆配
天猫
京东
渠道
灿然书屋
伯鸿讲堂
读者开放日
伯鸿书香奖
宋云彬基金
籍合网
古联公司
版权
微博
服务
反盗版
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
资讯
>
资讯详情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中华文化教师素养读本
作者:楼宇烈,傅首清主编
定价:
¥58.00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辽史--全五册(精)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脱脱著 刘浦江整理
定价:
¥280.00
南明史(精装本)
南明史(精装本)
作者:钱海岳撰
定价:
¥980.00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宋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平装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360.00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魏书—(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
作者:魏收著 何德章,冻国栋修订
定价:
¥510.00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全元词(全三册)--中国古典文学总集
作者:杨镰主编
定价:
¥298.00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史记--全五册(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精
作者:[汉]司马迁撰 陈曦、王珏、王晓东、周旻译
定价:
¥298.00
邹鲁文化研究
邹鲁文化研究
作者:贾庆超等
定价:
¥0.00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金史(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
作者:[元]脱脱等撰
定价:
¥540.00
宋书(精装)--(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宋书(精装)--(全八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作者:[梁]沈约 撰
定价:
¥480.00
传承文脉,打造精品力作(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社长代言出版融合发展项目|籍合网:以数据库为核心 打造古籍数字化服务矩阵
中华书局灿然书屋重装开业 金灿然诞辰110周年纪念展今日揭幕
第六届伯鸿书香奖火热报名中,新增原创图书奖(即将截止)
中国古籍数字化“跨界合作”呈新趋势
中国出版集团向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赠送《复兴文库》
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殷墟甲骨文数据库》项目入选2023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
中国出版集团参展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
直播预告 | 总编辑来了!中华书局双十一好书推荐
管他休养收藏日,朝游碧海暮苍梧 | 今日立冬,宜读徐霞客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征文】为闾巷之介士立传——我读《伯夷列传》 | 阅读《史记》
发布时间:2019-07-29 13:32:52
来源: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作者:钟彦亮
一书之首篇,往往是全书关目之所在。《伯夷列传》既为七十列传之开篇,则太史公必有深意在焉。《伯夷列传》行文若断若续,徘徊往复,引用、议论、疑问多而叙事少,怨悱不平之情,郁勃顿挫之气,充塞其间。初读之下,难以捉摸太史公想表达的东西。这不仅与一般书籍开篇的清晰明了、直指核心不同,甚至与列传中其他传记也大异其趣。那么,太史公想借这篇特殊的传记表达什么?为什么把它放在列传开篇呢?这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本人不揣鄙陋,愿解读一二。
传记没有直接写夷齐的故事,反而先从六经记载的信史谈起。太史公说,尽管做学问的人博览群书,但仍然在六经中考察事实,虽然《诗经》《尚书》有所残缺,但依然能从其中得知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的历史。舜禹在继承大统之前,都要经过各地首领推荐以及几十年的试用,并观察是否有所成就,过程十分艰辛。他们历经磨难,继承政权,造福百姓,自然能被载入史册,为后人所铭记。
但是,尧计划禅让时,舜并非唯一的人选,还有一个叫许由的人,但许由不喜欢利禄,所以不接受并逃跑了。历史上,与许由有着类似德操的,还有卞随、务光、吴太伯等人。太史公又说亲自拜谒过许由的坟墓,那么许由大抵是真实存在过的,孔子曾称赞吴太伯,那么吴太伯也算留名历史。太史公发出他第一个疑问,除此之外,其他人的详细事迹呢?这些人避禄的德操如此之高,为什么历史上对他们的记载如此之少?
许由洗耳
太史公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反而从殷末周初伯夷叔齐的故事讲起。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他们兄友弟恭,都不愿意接受君位,于是一起逃跑了。他们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就去投奔他。去到之后,姬昌已死,他儿子武王用车载着姬昌的灵牌,号为文王,正东向伐纣。夷齐以仁孝劝谏武王,不成;武王平纣后,建立周朝,夷齐认为武王不仁不孝,以暴易暴,耻食周粟,于是饿死了。太史公又发问,夷齐坚持了他们的德操,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对此怨不怨恨呢?
太史公还是没有回答问题。他接下来把夷齐、颜渊和盗跖对比,认为前者坚持德操,却没有好下场,后者凶狠残暴,却能富贵寿考。难道天道就是这样回报善人的吗?类似的好人不长寿,恶人活千年的事情不胜枚举。太史公又问,这样的天道合理吗?
[宋]李唐《采薇图》(局部)
太史公接下来引用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说明每个人追求不同,有的选择富贵权力,有的选择隐世避禄,有的选择暴戾恣睢,有的选择坚持德操,看上去没有高低之分,都是个人选择,但世道混乱之后,孰高孰低,孰轻孰重,什么更值得我们钦佩,就能显示出来了。太史公感叹,这难道不是因为每个人所看重或看轻的不一样吗?
太史公行文至此,虽然他没有回答任何一个疑问,但其用心已然若隐若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那些看重德操的善人,要么像卞随、务光等人,几乎为历史所淹没,要么像夷齐、颜渊,为德操付出了极大代价或受到了所谓天道的捉弄。夷齐、颜渊、吴太伯等人显示出来的德行,被孔子多次谈论,其声名事迹,才不至于如务光等人一般被淹没。但其他有德操的人,未必像夷齐、颜渊那么幸运,能得附夫子之骥尾,留名后世,也未必能全身保命。他们极有可能地位低下,声名不闻,坚持德操和志向,却被天道捉弄,被历史遗忘,没有人谈论过他们,也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情感是怨还是不怨,所以这些善人的记载才如此之少呀!
因此,太史公要靠编撰史书,让他们附上史书的骥尾,让他们的名声事迹能流传万世,让历史的褒贬代替天道的奖惩。太史公通过以类相从的方式,不仅记录伟大人物的事迹,更要记录这些闾巷介士的所作所为,关注他们的情感,替他们发声,让他们的声名不至于湮没无闻。这实际上是回答了历史应该铭记谁的问题。所以,可以看到,七十列传中,多有记岩穴之人、闾巷之士之事迹,太史公尊重他们的操行,感叹他们的命运,抒发他们的情感——这就是《伯夷列传》作为七十列传开篇的重大启示意义,这同样也是《史记》能辉映千年而不朽的原因。
我们的历史应铭记谁?褒扬谁?仪刑谁?正是那些不惧权贵、坚持德操的闾巷介士。这些人,不仅古代有,今天也有很多。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讲的: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本文为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投稿)
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征文公告
请您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人生经历,谈谈《史记》对自己的深刻影响,阐释从《史记》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或思想启迪。
· 征文要求:
1. 参评征文文体不限,要求内容健康,文字流畅,且为作者本人原创、从未发表。
2. 严禁任何形式剽窃抄袭,一旦发现即予以取消参评资格。
3. 每篇征文正文部分原则上不超过2000字(含标点)。
· 投稿起止时间:
2019年4月20日—2019年12月31日。
· 投稿方式:
1.电邮:投稿电子邮箱为bohongaward@163.com。请将邮件主题标为“伯鸿书香阅读奖”,邮件内容为:史记+姓名+详细通讯地址+手机号,征文请以附件形式发送。
2.邮寄: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书局204,伯鸿书香奖办公室,邮编:100073。电话:010-63405727,010-63267417。
· 奖励标准:
获奖征文作者每名奖励2000元,共30名。
· 注意事项:
凡参加活动征文均请在文末署上作者本人姓名和详细联系方式,文稿一律不退稿。在主办方、协办方各类平台刊出的优秀作品,是否最终能够获奖,由第四届伯鸿书香奖评委会最终评定。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函套精装 收藏版全十册)
[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
顾颉刚 领衔点校,赵生群 主持修订
繁体竖排
32开 精装
9787101095012
590.00元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全十册)
[汉]司马迁 撰,[宋]裴骃 集解,[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
顾颉刚 领衔点校,赵生群 主持修订
繁体竖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03144
380.00元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叙事,始自黄帝,下迄西汉太初,采用了综合性的叙事模式,囊括记言、纪事、编年、国别等形式,开创纪传体史书“纪、传、表、志”的体例。就内容而言,《史记》是对前代史学的一次总结;就体例而言,《史记》也是集大成之作。
1959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等著名学者以金陵局本作为底本,对《史记》进行分段标点,并以方圆括弧来表明字句的删补,形成新中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史记》点校本。
2007年,中华书局组织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程,将《史记》作为重中之重,在原点校本的基础上,不仅对底本、通校本、参校本作了复核和补充,还改变了方圆括弧的校勘形式,增加了上千条校勘记;对原标点一一复核,进行修改和统一,以期达到新时代古籍整理的最高水准。
2013年10月,《史记》(修订精装本)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热烈关注,掀起新的一轮“《史记》热”。
2014年8月,在吸纳读者意见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推出《史记》(修订平装本),以飨读者。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2002-2027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12931号
www.zhbc.com.cn zhbc@zhbc.com.cn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邮编: 100073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0219号
游客评论
用户昵称:
邮箱地址:
手机号:
验证码:
看不清楚?刷新